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实验诊断学 > 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及指标的应用评价 >
脂质指标的检测方法、性能及应用评价
血脂、脂蛋白、Apo及各类脂质相关蛋白、酶和小分子的检测,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正常人群健康体检、风险评估、疗效评估及临床上原发性和继发性脂代谢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脂类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价值,血脂代谢指标与如血管的动咏粥样硬化、肝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等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血脂指标在实验诊断中一直备受关注。
一、脂质测定
血浆脂质简称血脂,包括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磷脂(phospholipid,P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等,TC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总和。血浆中最多的脂质有TC、PL和TG,血浆脂质总量为5.0~8.0g/L。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脂质物质的合成、降解或转化维持动态平衡,使血脂含量的变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质代谢状况,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和防治中。
(一)总脂质测定
血清总脂质包括TC、TG和LP等。血清TC和(或)TG的增高或降低均能影响总脂含量。血总脂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40岁以上者显着增加,65~70岁者反而降低。血清总脂质测定除作为脂质代谢紊乱及有关疾患的协助诊断外,还可用于血总脂增加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或急慢性肝炎以及血总脂减少的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的严重肝实质性损害、恶病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患的协助诊断。
血清总脂测定虽不属常规检测,但对于静脉高营养治疗等临床病人则为常规项目。现在血脂各个组分都能单独测定,临床已较少测定血清总脂。
(二)三脂酰甘油测定
TG又称为中性脂肪,是甘油的三脂肪酸酯。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故分别称为TG、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正常情况下血清中90%~95%是TG,其中结合的脂肪酸分别是油酸、棕榈酸及亚油酸和棕榈油酸,因此TG是一组化合物,而不是分子组成和结构固定的单一化合物;甘油二脂和甘油一酯之和不足TG的3%,游离甘油约为0.1mmol/L。真正意义的TG(净TG)不包括甘油二脂、甘油一酯和游离甘油,但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的TG多数情况下是总甘油,即TG、甘油二脂、甘油一酯和游离甘油之和;也有扣除游离甘油空白的方法,认为最终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甘油三脂。由于TG是一组混合物,TG重量多数情况下以三油酸甘油酯(分子量885.5)计,甘油二脂、甘油一酯和游离甘油也以折合的三油酸甘油酯表示。
血清中的TG含量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酶法两类。目前尚无公认的TG测定的参考方法,三氯甲烧-硅酸-变色酸法(Van Handel-Caslson法)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测定TG采用的参考方法。酶法测定血清TG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适合自动分析,线性范围较宽,并且灵敏、精密、相对特异性亦好,因而目前几乎所有临床实验室均采用此法作为TG测定的常规方法。
目前建议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G的常规方法。影响血清TG酶法测定的因素较多,可分试剂、样品和操作等三方面。试剂中酶的纯度和活性是影响TG测定的重要因素。
现代TG酶试剂对正常样品一般有足够的特异性,干扰因素主要存在于某些异常样品,如某些病理状况和用药情况下的样品,采集和处理不当的样品等。胆红素、血红蛋白和乳糜混浊是最常见的内源性干扰因素。外源性干扰因素主要见于某些用药情况。如大剂量维生素C、多巴胺和静脉使用肝素、硝酸甘油等。TG测定的操作过程,尤其是空白方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三)总胆固醇测定
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包括分布在各种脂蛋白表面的游离胆固醇(FC)和位于脂蛋白内部的胆固醇酯(CE),其中CE占60%~70%,FC占30%~40%,两种类型的比例在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是恒定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etyltransferase,LCAT)是循环中FC酯化的主要酶,它转移卵磷脂C2位的脂肪酰基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和溶血卵磷脂。血清中胆固醇在LDL中最多,其次是HDL和VLDL,CM最少。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