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临床表现】
中老年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或偶然查血时发现。
患者呈多血质面容,皮肤和黏膜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服结膜显著充血。因血容量增加,约半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血液黏滞度增高可致血流缓慢和组织缺氧,表现为头痛、眩晕、多汗、疲乏、健忘、耳鸣、眼花、视力障碍、肢端麻木与刺痛等症状。
伴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常见于脑、周围血管、冠状动脉、门静脉、肠系膜等。出血仅见于少数患者,与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释放组胺刺激胃腺壁细胞,可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骨髓细胞过度增殖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少数患者出现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患者约40%~50%有肝大、70%~90%有脾大,是本病的重要体征,脾大多为中、重度肿大,表面平坦,质硬,引起腹胀、纳差、便秘。若发生脾梗死,引起脾区疼痛。
本病病程进展可分为三期: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期:可持续数年;②骨髓纤维化期:血象处于正常代偿范围,通常在诊断后5~13年发生;③贫血期:有巨脾、髓外化生和全血细胞减少,大多在2~3年内死亡,个别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