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陆骊工教授谈介入医学生存之道

2019-07-1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五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于2019年7月1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期特邀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珠海市人民医院陆骊工教授谈谈介入医学生存之道。

  我国介入医学通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诊疗体系。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时代对介入医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回首介入医学过去的三十多年,无数介入前辈们作出卓越贡献,造就了如今介入事业的辉煌发展,在不忘初心的新时代,每个介入人都在思考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势,地处改革开放先行的珠海,我们在16年打造了广东省介入规模最大的介入诊疗中心——珠海市介入诊疗中心。我们地处地级市,有优势有劣势,如何基于现状、调整战略、整合资源,走出一条“珠海模式”下的介入医学发展道路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很庆幸,我们打造的“珠海模式”已初具规模,回首三年半的点点滴滴,我们在思考和感悟,做如下分享:

  “技术”到“学科”的转变与融合

  目前大多数三甲医院的介入治疗涉及的学科专业繁多,有介入科、肿瘤科、放射科、肝胆科、血管外科、消化科等等,介入更多作为“技术”的角色在发挥价值。我们打造的珠海市介入诊疗中心是广东省放射介入质控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介入医学联盟牵头单位,涵盖有肿瘤、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等介入医学全方面领域,真正实现介入技术相关各学科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了以“疾病诊疗”为导向,一个“介入中心”领导下的“介入技术”百花齐放,多学科融合发展。

  组长负责制的亚学科发展

  硬件是实现介入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在上级政府的领导和统一筹划下,我们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一体化介入手术诊疗平台,配备DSA手术室7间。我们在硬件布局上极其考虑和重视各亚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比如我们为神经介入配备了双C臂、为血管介入配备了大DSA、为心脏配备了小DSA,同时搭建了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的百级层流洁净手术室:Artis Zeego DSA-CT(滑轨CT+DSA)杂交手术室,实现了外科、介入及放射科等学科的高度融合,为复杂性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疑难疾病的综合诊疗提供了平台基础,促进了多学科的齐头发展。目前在临床上,我们组建了各亚学科的组长,设置单病种MDT模式,集最优秀的资源和医生团队来解决亚学科面临的介入问题。

  发展新技术,抓技能培训,人才第一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要务。成为一名优秀的介入医生是要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不出事,因此给介入医生尤其年轻医生搭建培训和学习的平台非常重要。顺医生和学科发展之势,我院搭建了广东省较大规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以培养具有扎实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要求培训的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尊重患者生命至上的医学人文情怀,具有和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具备初步的临床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目前培训中心涵盖介入操作、腹腔镜微创及智能教学等各功能板块,让年轻的介入医生多在介入模拟机器上进行大量“实操”,积累“介入经验”,是让快速成长实现“弯道超车”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我们跟德国莱比锡介入医学中心及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等国际顶尖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建立机制,每年安排年轻介入医学人才踏出国门,去外面世界看看,实现“临床介入”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培训,旨在造就符合新时代的介入复合型人才。人才发展如何直接影响学科发展的未来。

  重视“下基层,精准扶贫”

  目前我国介入学科主要分布在三甲医院,而在基层的一些医院或具有介入硬件但尚缺之优秀的介入诊疗能力和医生团队。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落地,如何实现“大病不出县”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患者资源、社会认可度及行内贡献等,基于5G及互联网技术等,加强同基层医院的联通和远程指导,在践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可以很好的提高本单位介入学科的影响力,一举两得。

  重视介入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破除“卡脖子”

  今年中美贸易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卡脖子”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学科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我国介入医学已成为世界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具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介入医师团队,然而我国介入医疗器械和耗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进口,除了目前在心脏领域介入耗材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他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均大量依赖于进口,如何实现介入医疗器械耗材的国产化是我们每一个“介入人”都应有的思考和担当,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大国产化介入器械研发,是我国介入医学未来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习总书记对我们每个“追梦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每个“介入人”需要不忘初心,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介入学科目前仅有短短三十来年,相比内科和外科,我们确实还很年轻,未来还需要大量年轻介入医师们不断努力,突破卡脖子问题,成为世界“介入强国”。

值班编辑/赵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