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上月在北京闭幕的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 2018),分析了我们高血压疾病的最新调查进展,数据强调,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不断增长的患病率 一项研究对我国10525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年~2000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15年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重要致病因素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人群中普遍存在危险因素的聚集,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增加,血压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大。
1、高钠低钾膳食
现况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g,虽低于1992年的12.9g和2002年的12.0g,但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2、超重和肥胖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居民高于南方。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3、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男性41~60g,女性21~40g)和有害饮酒(男性60g以上,女性40g以上)。我国饮酒人数众多,18岁以上居民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
目前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一项包括13个横断面研究和8个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定义精神紧张包括焦虑、担忧、心理压力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等,结果显示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倍。
高血压的诊断 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秋季如何做到“稳压”1、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
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对一种药物已经适应,而且有效果后,不要因为一时的血压波动,就认为身体出现耐药性需要换药。不断换药的结果就是身体需要不断适应新药,对维持血压稳定并没有好处。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生活习惯
晨起多躺10分钟,秋季早晨气温较低,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起床应该慢,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此外,高血压老人要特别注意防秋燥,别动怒,尽量保持心情愉快,多散步。
中午可以保持午睡习惯,时间30分钟至1个小时。晚饭后30分钟再锻炼。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不推荐高血压患者进行晨练。高血压患者最适宜在晚饭后30分钟开始锻炼,锻炼方式主要有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3、秋季预防鼻出血
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约占鼻出血病人的40%。而秋季更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血管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弹性较差。秋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
高血压伴鼻出血的中老年人应加强自我保健,在秋季应注意以下几点:按医嘱服药;要保持心情开朗,情绪安定;饮食要平衡,除米面、豆类外,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钾、镁的水果。
4、注意清晨护理
要在清晨醒后立即服降压药。晨起前宜喝杯水休息一会儿再起床。要注意不宜久蹲用力大便。要注意保暖防寒。寒冷刺激血管收缩,易造成血压升高。要注意外出穿戴,防止寒冷刺激,避免迎风走。
5、科学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一天中测量三次血压,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了解病情。在血压稳定后,可以延长测量的间隔时间,测量血压需要注意:在活动以后应至少休息5分钟以上,要安静舒适,座椅适当,手臂与心脏等高。
6、注意饮食,适当进补
该类人群应该选择清淡类的饮食。人参(人参食品)一类的有升压作用,在人体休克的时候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尤其不能多吃。芹菜的降压效果非常好,还有降糖、降血脂的功效,适合患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群食用。
多吃木耳、蘑菇和黑豆、黄豆等清补食物。海参属于滋阴类补品,既可增强体力,又不会引起高血压,也是上佳的滋补品。同时,高血压男性在进补时还要注意少吃辛辣的食物。
秋冬季是高血压的高发季节,远离血压升高重在日常的预防保健,合理的饮食起居,配合血压的定期随访监测,做到对自身的心血管系统状况了如指掌,安度秋冬。
本文作者 / 值班编辑: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