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
据估计,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支气管哮喘患者,我国患者超3000万。且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与庞大的发病群体相比,哮喘整体控制不容乐观。诊断不足、忽略肺功能检测、治疗不规范、患者依从性差仍然是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
但哮喘就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做到完全控制病情,像健康人一样生活。今天是第21个“世界防治哮喘日”,主题是“全程管理,控制哮喘”。因为哮喘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疾病需要遵循慢病管理模式进行“评估—调整治疗—监测”的长期、循环管理,建立医患伙伴式哮喘长期管理模式。
哮喘有哪些危害?
气道是负责运送空气进出肺脏的管道,当这些管道出了问题后,空气进出肺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哮喘患者发病时会感到呼吸困难,常有喘息、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调查显示,有58%的患者因哮喘而影响睡眠;22%的患者因哮喘而误工;74%的患者因哮喘而影响正常生活。
当哮喘控制不佳时,很可能突然发作,这时往往因来不及抢救而危及生命。哮喘频繁急性发作还可导致肺功能下降,并可能引起慢阻肺、气胸等疾病。
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哮喘
诱发哮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呼吸道感染、吸入过敏原、吸烟、空气污染、天气变化、职业性因素、运动、药物等,而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及剧烈的情绪变化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哮喘。
早在1930年,芝加哥心理分析研究所的Alexander和French就已经开始关注哮喘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哮喘病的影响。一般我们认为单独的心理因素不能引起哮喘发病,但后来的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哮喘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即患哮喘本身也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有时二者互为因果,甚至恶性循环。
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虽然心理因素不直接参与,但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内分泌、免疫调节和神经反射等因素均具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可能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心理精神因素对迷走神经反应增强作用、心理因素引起的深快呼吸等机制有关。
例如,一般认为诱发或加剧哮喘的心理障碍以愤怒、恐惧、抑郁和焦虑多见。研究证明,心理应激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部分是通过激素和神经肽来实现的;哮喘患者的胆碱能神经敏感性增高,某些心理障碍可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Nadi等发现抑郁可以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毒蕈碱和胆碱能受体的位点,并与疾病呈双向影响,而且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活性。因此抑郁可以引起中枢性和周围性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导致患者哮喘发作或加剧。
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揭示,哮喘患者具有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希望别人同情、过分要求别人照顾和注意、幼稚、情绪不稳定、焦虑、烦躁、恐惧、过于敏感、欲望过高、内向、郁闷、自卑、暗示性高等,这些特殊的性格本身可能也是哮喘的易感因素。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知道了心理因素如何诱发、加重哮喘,那么也相当于知道如何缓解哮喘,如出现哮喘先兆时充分放松,安静休息,情绪稳定就可避免发作。同时,对哮喘患者而言,应接受哮喘防治新观念和管理教育,与哮喘专科医生结成伙伴式关系,主动接受治疗,防止哮喘发作。
本文作者:江映雪
值班编辑:张狮驼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