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看了印度电影《嗝嗝老师》,方知图雷特氏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2018-10-2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医生,为什么我们家小孩没事总喜欢扮鬼脸,像眨眼、摇头等,而且越来越厉害啊?”门诊上,常见到家长焦虑地问医生。其实,孩子出现这些怪异的表情,家长就要注意是否有患抽动症的可能了。

  时下,正在国内各大影院上影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讲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的故事,被不少影迷誉为“印度版《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讲述了身患图雷特综合征(又名抽动秽语综合征,也被称为抽动症)的女主人公奈娜,由于身体缺陷而遭遇歧视,在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终于克服困难,带领“差生”走出低谷,成为一名优秀高中教师的故事。以梦想、自由、平等、人性、亲情等温情的主题为核心,对故事做出喜剧化和本土化的加工是印度电影成功的秘诀之一。这些特点在《嗝嗝老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片涉及到的图雷特综合症并不是生理缺陷,而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

 

  生活实例:晶晶上课总是不由自主的发出“啊!啊!”的尖叫

  晶晶(化名)今年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眨眼的他,在老师眼里是位非常惹人爱的孩子,洋洋奶奶一直也是宠溺的照顾着。可是最近半个月,晶晶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发出“啊!啊!”的尖叫,在课堂上也控制不住。因为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同学们的嘲笑,他感到很难为情,但他自己控制不住,因此感到很苦恼。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老师叫来了晶晶的母亲赵女士,建议她带晶晶去医院看看。赵女士一下子慌了,立刻带孩子去了医院,经过脑电图和CT、X线等实验室检查,发现孩子身体组织都正常,接诊医生建议去儿童专科医院看看。无奈之下,赵女士又带了孩子去了儿童专科医院,医生问晶晶哪一天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洋洋说,自己也搞不清,只是知道一天会出现三十多次,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60~70次;而且声音很高,不分场合。经过交谈以及相关的测试,医生诊断为晶晶患了儿童抽动症。

  疾病概述:此病最初在1825年由法国人图雷特氏所发现

  儿童抽动症又称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皱鼻子、撅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的表现。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患儿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5~12岁发病者最多见,发病率约为1%~7%,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孩的发病率是女性的4.5倍,也就是每5~6个抽动症患儿中就有一个是女孩。

  目前,世界上对其病因尚未清楚,有人推测在遗传背景下脑内多巴胺含量升高,以致运动功能调节紊乱而造成;也有人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因为缺乏准确的辅助检查项目作为诊断的标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电图无特征性改变,有的患儿也可出现脑电图轻度异常。所以,国外将此病又称为“脑功能轻微障碍症”,或称为吧“图雷特综合征”,简称“TS” 症。因为此病最初在1825年由法国人图雷特氏所发现,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距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

  症状自测: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时很容易以为是孩子淘气

  近几年来小儿抽动症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往往是待孩子症状较为严重时才选择就医,又因为找不到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感到茫然。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时很容易以为是孩子淘气,不加在意,忽视病情,待症状严重时,治疗上就已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其实儿童多动症是有很多征兆的,家长只要多加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患了儿童多动症。那么,家长该怎样检测孩子是否有小儿抽动症呢?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观察发病症状

  孩子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颜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或舌尖红色,苔少或光剥。检查孩子背部是否有颈椎习惯性脱位,在颈椎附近是否可触及压痛点。

  2.翻手试验

  让孩子坐在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时先将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其他手指靠拢。在反复尽量快速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气;如果翻手时不让摆动肘部,则两小指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那出现抽动症的概率为 57.9%,可疑39.6%,12.5%为正常。

  3.点指试验

  让抽动症孩子一只手握紧拳头,另一只手用拇指依次触碰其它手指的指端,做完这个动作后,换手,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也可以选择正反两个方向的接触手指,顺序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指,也可以是小指、无名指、中指到食指。当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动作不连贯,不灵活,可能诊断为抽动症。

  4.指鼻试验

  让抽动症孩子先用左手食指,后用右手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睁眼和闭眼各指鼻5次。此时,观察孩子在指鼻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速度,抽动症儿童往往动作过重、笨拙、错误次数多,尤其闭眼时,错误更明显。

 

  生活处方:患儿家长应积极配合专家,不可对孩子打骂

  患儿家长应积极配合专家,不可对孩子打骂;不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尤其是不要在患儿抽动的时候注视患儿,这样会对患儿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患儿康复。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3.在患儿抽动时最好给予忽视,当作没看见,以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4.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5.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6.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使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并很好地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7.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饮食为宜,注意适当补充营养;

  8.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9.社会环境因素对患儿也有很大影响。我们应给予他们一个广阔的生活环境,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10.治疗期间应按时带孩子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加快康复进度。

  温馨提醒:孩子“扮鬼脸”,多因抽动症

  “医生,为什么我们家小孩没事总喜欢扮鬼脸,像眨眼、摇头等,而且越来越厉害啊?”门诊上,常见到家长焦虑地问医生。其实,孩子出现这些怪异的表情,家长就要注意是否有患抽动症的可能了。

  没事别唠叨。家长别一味训斥和唠叨,尽量避免出现强调性语言,比如:“你又眨眼睛”、“你又耸鼻子”之类的。对于明事理的孩子,家长可告知病情,取得孩子的合作,减轻其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另外,家长可尝试着做些韵律体操来克服孩子的抽动症,同时避免孩子过度兴奋和疲劳。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可乐等,因为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长期摄取,会诱发和加重孩子的抽动症。

  文/陈飞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