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秋冬时节,如何缓解肠胃“闹情绪”

2018-09-2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首届2018“我讲消化与健康”医学科普金话筒活动西安站赛事精彩纷呈。
  世界医疗网上海(尹学兵)为进一步加强全民健康素养,创新医学科普宣传方式,增强广大人民对医学科普的获得感。9月19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自我保健》杂志社共同举办,拜耳公司支持的2018全国首届“我讲消化与健康”金话筒活动在古城西安圆满举行。

  夜幕时分,华灯初上,活动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西京消化病院副院长吴开春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序幕。吴开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现在正值金秋时节,天气转凉,一些老年人的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发病率明显增多,会出现腹痛、反酸、呕吐等症状。尤其提醒一些慢性胃炎的患者若出现上腹饱胀感、嗳气、烧灼感、胸痛等“闹肠胃”的情况,应该要及时就诊,切勿自行服药耽误治疗时机。同时,他借由此次“我讲消化与健康”医学科普金话筒活动向与会的嘉宾以及消化道医生同仁倡议,多向老百姓们普及防病、治病、养病的观念和知识,希望本次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肠胃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唤起全社会对肠道健康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诱因

  会中,由吴开春教授作为嘉宾代表,向与会的嘉宾详细解读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是在2017年7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上发布的。《共识》新增慢性胃炎的病因和辩症治疗的方案,指出在众多诱发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因此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共识》还推荐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策略,以及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等等。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西京消化病院副院长吴开春教授)

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很多慢性胃炎的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慢性胃炎会不会变成胃癌?负责任地说,完全有这个可能。胃炎有个经典的进程,就是浅表性胃炎变成萎缩性胃炎,再变成胃癌。但是这种进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患者在浅表性胃炎时期放任不管,或者不好好配合治疗,这就会让其向坏的方向发生发展,变成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身之一。但若在浅表性胃炎期就好好配合治疗,也是能慢慢治愈的。

慢性胃炎,生活习惯决定治疗效果

  治疗慢性胃炎并非主要依靠药物,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和讲究心理卫生与药物同等重要。特别是饮食调养,在治疗慢性胃炎中占有特殊地位。因为,不当的饮食,如过烫、过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饮食,对患病的胃粘膜是劣性刺激,可引起病情加重。相反,合理的饮食,对胃粘膜可起保护作用,能改善病情。另外,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也有助于胃液等消化腺的分泌,而恶劣的情绪不仅会抑制胃液的分泌,还会促进胃的收缩,因而可加重病情。

  活动当天,还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教授,西安高新医院副院长、消化首席专家宋瑛,陕西省消化病学会委员、消化内科主任张永红主任医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五病区主任时永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王进海教授,共同作为大会嘉宾和活动评委出席,为参赛选手做了精彩点评。

  据悉,首届2018“我讲消化与健康”医学科普金话筒活动从今年三月启动至今,已经陆续在全国十多个大中型城市开展,获得不小的关注与好评。活动以主题设定为“医者之美·科普之美”,西安站的活动集结了多家三甲医院消化科医生参加。他们结合自身的医学知识和门诊经验,将如何减轻胃肠不适、科学护理胃肠、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自我保健等知识,用创新科普的形式为西安的百姓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值班编辑: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