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与免疫因素,神经、精神和内分泌因素,遗传学背景和神经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1.免疫因素 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哮喘患者均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改变。新近的研究表明,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Ⅰ型树突状细胞(DCI)成熟障碍,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不足,使Th0不能向Th1细胞分化;在IL-4诱导下,DCⅡ促进Th0细胞向Th2发育,导致Th1(分泌IFN-γ减少)Th2(分泌IL-4增高)细胞功能失衡。Th2细胞促进B细胞产生大量IgE(包括抗原特异性IgE)和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包括黏附分子),刺激其他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内皮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等),最终诱发速发型(IgE增高)变态反应和慢性气道炎症。同时,最新的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在调节免疫失衡及维持耐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神经、精神和内分泌因素 哮喘患儿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或同时伴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反应性增强,从而发生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reness,AHR)。气道的自主神经系统除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外,尚存在第三类神经,即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系统。NANC神经系统又分为抑制性NANC神经系统(i-NANC)及兴奋性NANC神经系统(e-NANC),两者平衡失调,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一些患儿哮喘发作与情绪有关,其原因不明。更常见的是因严重的哮喘发作影响患儿及其家人的情绪。约2/3的患儿于青春期哮喘症状完全消失,于月经期、妊娠期和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症状加重,均提示哮喘的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具体机制不明。 3.遗传学背景 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患过敏性疾病和特应质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哮喘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已发现许多与哮喘发病有关的基因(疾病相关基因),如IgE、IL-4、IL-13、T细胞抗原受体(TCR)等基因多态性。但是,哮喘发病率三十余年来明显增高,不能单纯以基因变异来解释。 4.神经信号通路 研究发现,在哮喘患者体内存在丝裂素话化蛋白激酶(MAPK)等神经信号通路的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和炎性介质对机体的作用,参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危险因素】 1.吸入过敏原(室内: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等;室外:花粉、真菌等)。 2.食入过敏原(牛奶、鱼、虾、鸡蛋和花生等)。 3.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 4.强烈的情绪变化。 5.运动和过度通气。 6.冷空气。 7.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8.职业粉尘及气体。 以上为诱发哮喘症状的常见危险因素,有些因素只引起支气管痉挛,如运动及冷空气。有些因素可以突然引起哮喘的致死性发作,如药物及职业性化学物质。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