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又称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提取的化学物质,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经过研究发现从药用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疾药物,还具有多种其他生物活性。近年来,大量体外或动物模型实验显示,青蒿素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人们对其抗癌分子作用机制依然不太清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肖友利研究组科研人员,揭示了青蒿素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
肖友利研究组周怡青、李伟超等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策略,借助于青蒿素小分子探针对其作用靶点蛋白的识别和共价结合修饰的生物活性,在癌细胞蛋白质组中鉴定了79个可与青蒿素共价结合的蛋白。
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亚铁血红素在青蒿素过氧桥键激活和共价修饰蛋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分别依赖于青蒿素和亚铁血红素两个化合物结合修饰蛋白的两种分子抑制机制的结论。
肖友利认为,癌细胞生长需要更多更快的铁元素摄入,而青蒿素针对癌细胞的这一属性共价结合多个靶标蛋白,扰乱癌细胞的多个正常生理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这一研究,为青蒿素的抗癌作用提供了新认识和新思路,将是抗癌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世界医疗网 讯
相关内容:屠呦呦诺奖报告会演讲:青蒿素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