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病友推荐的“特效药”靠谱吗?—许樟荣教授的糖友

2016-06-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临床上,偏信病友介绍,尝试各种不同治疗药物的事例并不少。

  笔者前两天接诊一位68岁男性患者,患糖尿病22年,目前用胰岛素治疗。曾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2月前,这位先生听病友介绍,某种软膏能够使细胞更新,治疗皮肤病变有奇效,有溃疡的皮肤抹上该软膏就愈合了,还能使皮肤显得年轻。其女儿忙着购买这软膏,给患者双下肢皮肤涂抹,尽管患者并无任何皮肤破损和不适。抹了药膏后,患者顿觉双侧小腿的皮肤痒痛不适,胫前区皮肤颜色变红、变深红、渐发黑。皮肤不适感越来越重,难以忍耐。女儿陪父亲前来就诊,发现双侧胫前区皮肤发红并有色素沉着。笔者考虑患者涂抹皮肤软膏后过敏反应,转请皮肤科专家治疗。

  临床上,这种偏信病友介绍,尝试各种不同治疗药物的事例并不少。笔者在门诊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在完成了基本检查和听取对其病情分析及医嘱后,患者或家属往往问道:患有糖尿病的邻居或同事建议服用某药、用某种治疗方法,如何?

  我通常这样答复患者:您花了不少时间专门找我会诊,甚至从外地来,早早起来挂我的号,这说明您对我的信任。我也非常认真完成了对您的有关检查和各项评估,提出了建议。这说明我们彼此信任,都很负责。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我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出医疗意见后,您还要问我这类问题呢?您的邻居和同事是否像我这样给您进行了相关检查?像我这样受过多年的糖尿病的专业训练?像我这样天天在从事糖尿病临床实践呢?显然不是。不能否认,您的同事或邻居可能服用某种糖尿病药物有效果,但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太大,他人用某药有效,并不等于您就可以照他药方服药。因此,请您相信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医患互信才能治好病。

  药物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治病救人,用的不合适可以误人、伤人,甚至致死人。就如以上这位患者的女儿给其父涂抹所谓增加皮肤活力、保持皮肤年轻的药膏,结果是给父亲带来了痛苦,患者遭罪,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换来的是痛苦。这种痛苦原本是不应该有的。

  笔者还不时遇到一些患者,本来没有必要注射胰岛素,用了胰岛素后反复低血糖,还有口服降糖药后出现严重低血糖的。不久前,笔者到一个地级市医院讲课,应邀会诊多位患者,其中一位60多岁的男患者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有文化,经济条件也很好,但这10多年的治疗完全是听从邻人建议,从网上购买所谓“降糖药”,结果是花了钱,没能控制好血糖,致使过早地发生心肌梗死按了支架,这次因为严重的肾病而入院。我问他,你有文化,经济条件又不错,为何造成如此不幸。他的问答是,为了图方便省时间,而且他很信任这位糖尿病邻居。

  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高血糖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有无并发症的情况也不一样。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一定要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防治。

  所谓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程、预期寿命、体型(胖瘦)、有否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或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及代谢紊乱(如血脂异常)、血糖增高的严重程度(如新确诊的轻度高血糖和严重的致命的高血糖急诊)及其类型(如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等来制定降糖治疗方案,还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和有否文化、依从性如何及药品的可获得性等来选择更适合的药物。

  糖尿病治疗的药物,没有更好和最好,只有更为适合的药物。最新的或最贵的药物并不代表是适合所有患者的理想的药物。我们处方药物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设身处地替患者考虑的仁爱之心。

  所谓综合防治,就是糖尿病的治疗不能仅仅考虑有效降糖,还必须考虑降压、调脂、控制体重及其他的有关影响因素。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还有相当多的患者合并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吸烟的不在少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或事件的危险因素。由于心血管病变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的致死致残原因,因此,治疗上必须考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和治疗。当然,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就可能需要服用更多的药物,老年人尤其如此。所以,治疗上还需要考虑不同药物的相互影响,需要尽最大可能的精简药物,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更安全,还有更经济。

  综合防治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自觉性和对于医嘱的依从性。患者方面的自我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定期的科学的随访也是重要的。

  由此可见,糖尿病的治疗是非常专业的、综合的和科学规范的,也是极其个体化的、非常人性化的。作为要与糖尿病相伴终生的患者,需要有良好的知识、自律的行为、科学的坚持与毅力,同样不可缺的还有对于科学的信任,对于医生的信任以及具有不相信“伪科学”、不误听误信旁人建议的基本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