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觉得最近周围发热的人好像较之前明显增加了?是的,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小高峰实际已经来临。而这波发热的人群里有去年的“漏网之鱼”此次的“查漏补缺”----“首阳”,也有既往的“险象环生”目前的“二羊开泰”----“二阳”。总体来讲,“二阳”的人症状较“首阳”的人为轻,主要以低热、咳嗽、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有全身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肺炎的发生概率也较“首阳”为低。
但因此次新冠感染小高峰,以“首阳”为主,“二阳”为辅,所以我们仍然不能忘记保护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谁是“优先关注”的对象?
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类人:老慢(支)缺胖(孕)烟。
1.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人群)。
2.患有慢性病的人(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等)。
3.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人(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等)。
4.晚期妊娠。
5.肥胖(BMI>30)。
6.BMI(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²)。
重度吸烟者。
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尤其是“首阳”,当然“二阳”也别掉以轻心。
及时诊断:抓住“关键时刻”
要想及时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以下症状:
1.持续发热。
2.咳嗽、咳痰。
3.呼吸急促、气促。
4.肌肉疼痛、乏力。
5.持续头痛。
6.胸痛。
7.腹泻、恶心、呕吐。
8.味觉、嗅觉减退。
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尤其是近期有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史的高危人群,家中如有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可先行检测,而且应尽快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新冠核酸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等)进行诊断以及病情的判断。
抗病毒治疗:及时出手,效果更佳
对高危人群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需要使用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快速降低病毒量,降低重症化率,使用时限上来说,越早越好。
目前我国市面上有的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主要有国产的民得维、先诺欣等,还有进口的辉瑞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
不过,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先诺欣和辉瑞Paxlovid与较多药物有相互作用,需要着重注意。
本文作者/龚智翔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
插图来源/摄图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