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常会遇到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十分棘手的问题——便秘。排便次数减少,两三天甚至更久都不大便,且排便时粪便干硬,这就是便秘的典型表现。许多老年人对便秘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生活中的区区小事,无关紧要。然而,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却发现,便秘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便秘不是小病
赵大爷,今年63岁。他便秘已经两年,却迟迟不愿就医,只是自己随便吃点泻药应付。直到左下腹部出现硬块,便秘愈发严重,才被家人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已是结肠癌晚期。赵大爷的经历并非个例,据消化内科医生介绍,便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卫生部老年病防治办公室曾对多个城市60岁以上老人进行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平均为11.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老年人中多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便秘常常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剧,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加重痔疮和肛裂等。此外,长期便秘还会使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诱发炎症、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便秘绝非小事,老年人应予以高度重视。
老人便秘不要惧怕肠镜检查
许多老年人之所以不愿意就医,主要是害怕做肠镜检查会痛苦不堪。然而,朱金水教授指出,肠镜检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痛苦。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肠镜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已经很成熟,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无痛苦胃肠镜检查,只需5分钟就可以完成,病人没有任何感觉。
临床上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不少器质性疾病,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便秘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切勿讳疾忌医。
老人便秘后的自我保健
除了就医治疗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自我保健来缓解便秘症状。
1. 多吃蔬菜水果:调整饮食是预防和治疗便秘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人应多摄取食物纤维,多吃蔬菜水果。食物纤维能增加肠内大便量,清除肠管内大便,使之快速通过。此外,食物纤维还能预防肠道肿瘤、胆结石、糖尿病及肥胖症等。
2. 平时要多饮水:正常人的大便中2/3是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就难以引起便意。因此,老年人应多饮水,以预防与治疗便秘。每天至少喝8杯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3. 按时排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对预防便秘至关重要。食物进入胃后,由于反射作用,结肠运动开始旺盛,因而最容易引起便意。一天当中反射最强的是早餐后,因此老年人应在这个时间段内尝试排便。
4. 坚持适当的运动:每日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与大肠的蠕动,有促进排便的作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尤其是腹肌的运动,对便秘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药物治疗需谨慎
在药物治疗方面,老年人应谨慎选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渗透性缓泻药、促动力药以及5-HT4受体激动剂等。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
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因其不被肠壁吸收而又溶于水,能在肠中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起到导泻作用。但该类泻药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不宜用于肠道运动迟缓的病人。
刺激性泻药:如果导、蓖麻油、大黄、番泻叶等,作用快,效力强,但长期应用可能引起大肠肌无力,形成药物依赖,因此主要用于大便嵌顿和需要迅速通便者。
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等,主要功能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但口感差,作用弱,长期应用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
渗透性缓泻药:如乳果糖,不被人体吸收,通过细菌分解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起作用,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但糖尿病病人慎用。
肠动力药和5-HT4受体激动剂:如替加色罗、聚乙二醇等,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顾晓英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