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治疗静脉曲张,如何避免术后复发

2021-01-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国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静脉曲张疾病。现在很多人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非常大,造成了下肢静脉曲张。

  19年前,金昌洙教授从胸外科转型,在韩国创办了亚洲第一家静脉曲张专科医院,目前已发展到11家连锁医院的规模。在这么多年里,静脉曲张的防治工作在韩国迅速发展,到如今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的静脉曲张治疗水平很像十多年前的韩国,处于发展中状态,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正因为如此,我来到中国,希望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技术。”儒雅的金昌洙道出了他来华的理想。金昌洙教授来华行医多年始终不忘来华的初心!

  令人欣喜的是,在由中国微循环学会、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和澳门卫生局医生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大会暨澳门卫生局医生协会国际学术年会”上,笔者有幸见到了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副会长、韩国血管外科专家金昌洙教授。

  金昌洙教授说:“从事销售、教师等工作的人,常会发现自己的小腿上鼓出了‘青筋’,刚开始时,也许你并不在意,渐渐地‘青筋’越来越多,腿上皮肤的颜色也斑斑驳驳,一天工作下来,双腿又胀又痛,直到站立都困难,无奈才到医院就医。”

  金教授表示,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静脉曲张疾病。现在很多人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非常大,造成了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前因后果

  原发性静脉曲张的位置和程度与局部静脉内压力高低及管壁厚薄不同有关,由于病变的逐渐发展,其早期临床表现是以症状为主,后期则以曲张的静脉表现和产生的并发症为主。病变的下肢常感酸胀不适,沉重或疼痛,易疲劳,行走或平卧时,由于腓肠肌收缩的挤压作用,血液易于回流,静脉内压力降低,症状逐渐缓解。

  一般情况下,静脉曲张先行扩张隆起,进而弯曲,从而引起瓣膜闭锁不合,而更增加其严重性,长久之后,中层肌肉为结缔组织所代替,管壁变薄,扩张静脉可成为结节状,大隐静脉曲张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并延伸至前肌和后面,由于小腿大隐静脉管径较小,管壁较薄,所承受的压力比大腿压力为高,故其程度与范围都较大腿为重,其分支比主干更为严重,大腿静脉明显曲张时,往往提示其主要瓣膜功能不全,如发生在大腿外侧面,则显示股外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发生在大腿后内侧,则显示股浅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小隐静脉曲张主要分布在小腿后面和下部,并延伸至外侧和足背。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单纯原发静脉曲张,又无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多不发生肿胀;如果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也可出现轻度肿胀,其特点是经一天活动后出现,休息一夜后即减轻或消失。

  术后复发可以避免

  笔者经常接到读者来电询问,“治疗后如何避免复发?”针对这个问题,金教授说:“造成静脉曲张治疗后又复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做病源血管的治疗和缺乏术后的跟踪治疗。”首先要知道病源血管在哪里?其次要晓得为什么要做跟踪治疗。由于静脉曲张常常表现在小腿部位,而造成这个疾病的根源大部分(占65%)在位于大腿根部位的大隐静脉,或合并有(20-25%)穿通支静脉血管功能不全,另少部分(5-10%)也有单纯的穿通支静脉或深静脉功能不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源血管。要治愈就必须治疗这些有问题的血管。而这些部位是否存在问题必须要通过超声波检查才能确定。否则术中就会遗漏这些血管的治疗。开刀“抽筋剥皮”的手术是不做超声波检查的,因此很难知道哪些根源血管有问题,尽管做了“抽筋剥皮”,但术后复发率还是很高,其原因盖出于此—遗留根源血管。只在小腿部位手术或注射硬化剂,那只是治标不治本,复发也是必然的;所有的医生都不愿见到术后出现复发,但是有的复发确实是难免的,若想阻止术后的复发就必须有术后的跟踪治疗。因此建立术后跟踪服务体系意义重大,行家知道,尽管我们的治疗做到了毫无瑕疵,但不同患者的体内血管新生、治疗后的部分血管的再通及晚期病变的病理形成都会导致术后的复发,术后复发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超声屏幕下的复发;二是肉眼可见的复发。控制了超声波屏幕下的复发就永远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复发。无论对那一种形式的复发,我们都应该做到“早”。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这些血管并给与及时的治疗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术后的定期跟踪复查。复查也必须执行完整的彩超检查过程,发现问题就即刻处理,这样就确保了不再复发。

  预防美腿杀手有方法

  金昌洙教授特别提醒经常坐办公室的朋友们,预防预防“美腿杀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不要长时间站立

  2. 经常走路运动

  3.不要穿太紧的衣服

  4.睡觉时垫高腿部

  5.多穿系带的鞋子

  6. 不要久留炎热的环境

  7.请勿早上洗澡,尽量睡前洗澡

  8长时间坐着时,最好每小时做10~15次扭转脚腕、上下抬脚腕的运动。

  9.少吃盐、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

  本文作者/薛雅萌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陈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