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控制血压需要科学合理用药

2025-03-2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高血压年轻化趋势下,年轻人要重视预防,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一旦患上高血压,更要避免文章中提到的治疗误区,听从医生建议,科学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身体健康。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近年来,高血压却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年轻的“白领”阶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使他们成为高血压新的“生力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血压与遗传有关吗?

  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的同时,步入治疗误区的人也越来越多。首先,有人认为高血压都是遗传来的,没办法改变。确实,高血压有一定遗传因素,双亲血压正常,子女患高血压几率仅 3%,一方有高血压,子女发病率约 25%,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子女发病率在 45%—55%。

  但高血压并非像血友病等经典遗传病那样必然遗传,它还受环境因素影响,包括生活习惯、社会因素、气候等,环境因素在发病中作用甚至比遗传因素更重要,所以高血压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年轻人不能因为父母有高血压就觉得自己一定逃不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完全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用药可以随便停吗?

  其次,部分高血压患者觉得高血压是顽固病,血压降不下来。其实,只有极少数患者(约 7%)是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大多数患者血压降不下来是因为没听从医嘱,吃药不规律,比如一天吃三次药,却只吃一次,或者血压正常就不吃,头晕了再吃。只有遵医嘱坚持用药,血压才能逐渐降下来并稳定在一定水平。

  再者,很多患者担心降压药吃多了会有副作用。诚然,有些降压药可能有心动过缓、低血钾、脚肿、咳嗽等副作用,但高血压若不治疗,血压控制不好,会发展成中风、心肌梗死、尿毒症等危及生命的病变,相比之下,吃药副作用小得多。

  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小的降压药,坚持服用或及时更换治疗方案,可减少和避免副作用。高血压是慢性病,患者和医生要密切配合、良好沟通,才能稳定降压。

  还有些患者觉得血压有点波动没啥关系,不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能维持在理想水平(理想水平为 120/80mmHg,老年人为 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者为 130/85 mmHg 以下)。长期血压波动会加重病情,加速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诱发心脑肾等并发症。所以,坚持有效治疗,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是关键。

  部分患者只有出现头昏头痛、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时才服药,症状消失就不吃了。这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症状轻重与血压不一定相关,少数患者直到出现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才发现血压高。不能凭感觉用药,要定期检测血压,按医嘱坚持用药。

  一些患者发现血压降下来就擅自停药,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严重者可引发高血压危象和心肌梗死。高血压治疗是长期的,有些抗高血压药不能突然停用,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血压降至理想水平时,不可骤然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剂量,坚持服用维持量,保持血压稳定。

  降压不能偏信秘方

  有些患者盲目跟广告走,迷信偏方秘方、新药特药,自行购药治疗,结果血压控制不好,还引起诸多并发症。高血压治疗有严格的个体化原则,不同患者用药不同,抗高血压药各有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偏方秘方也真假难辨,自行购药既不安全也不利于治疗。

  还有些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自行服药,误服禁忌药物,影响降压治疗效果,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芬必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虽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但会影响降压药效果。

  本文作者/阿    梁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