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外地60岁的张先生,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吞咽困难,当地医院查电子喉镜示下咽占位,活检病理确诊为鳞癌。胸部CT显示:食管上段占位性病变,颈部肿块,考虑下咽癌合并食管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转入我科后需要进行静脉化疗,我们建议其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减少静脉化疗风险,张先生顾虑重重,拒绝置管。但是在输注化疗药物(PTX)过程中出现局部肿胀,出现部分化疗药液外渗。
静脉给药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通道。
一般肿瘤患者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方案有每个疗程1至3天的,也有1至5天的,还有第1天和第8天需要静脉给药等等。
无论哪种方案,静脉给药后需要间隔21天后再行第二个疗程,通常需要4-6个疗程。
因此,建立一条方便、安全且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不仅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如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技术的开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治疗通道。
什么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TPN)、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使用。
由于其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与传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护理领域中,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肿瘤的化疗中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静脉化疗过程中,它的优势不容小觑,只要指导患者配合一起做好置管的护理,埋入人体内的管道最长可以保留一年时间,无须取出且对人体无害,大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减轻了痛苦。
在与肿瘤抗争的临床一线,医生护士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心静脉导管的优越性,会在第一时间建议患者使用。
大多数患者会接受建议,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而拒绝置管。
有的患者在经历外周静脉重重的穿刺困难,甚至发生刺激性静脉炎及药液外渗后,到最后无处进行静脉穿刺时才会想到置管。如文前所举例张先生,起初他以为只需要进行两次化疗,患者又嫌置管后每周维护太麻烦,而拒绝置管,结果药液外漏刺激血管,只能改换置管,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类似情况。
因此在用药之初,应该做好宣教,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图文、视频、患者现身说法等,尽量使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打消患者对中心静脉置管的恐惧感,提高他们对肿瘤化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从而最终改善他们的预后,减少后期风险的发生。
专家介绍
王琼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护师,“天使对您说”专家志愿者团队专家。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市民健康中心护理部“天使对您说”
创办于2011年12月
邀请全院各科护理专家开展护理知识科普公益活动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护师王琼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