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胰腺癌早诊早治是关键

2021-09-2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胰腺癌可疑时,应积极接受胰腺癌专科检查,从可疑患者中确诊胰腺癌患者。通过科学、规律的随访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67岁的老汪最近总是觉得“胃部“不适,胃镜检查提示胃炎,口服胃药后效果不明显,并出现体重下降,增强CT检查发现胰体尾部有一个直径4cm占位,肝脏多发病灶,高度怀疑胰腺癌肝转移。

  根据2019年最新流调数据,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10位,每年胰腺癌发病例数已经超过10万,发达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区农村。

  由于胰腺癌发病率缓慢上升和预后不良等原因,专家们预测到2030年,胰腺癌每年死亡人数将仅次于肺癌。

  胰腺癌与其它肿瘤相比,“脾气更暴躁”,它恶性度高,容易复发和转移,又难以早期诊断,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不敏感,缺乏靶向药物,这些因素导致胰腺癌治疗效果很差。

  胰腺癌患者很多时候确诊就已经是中晚期,这一时期治疗效果较差,50%的胰腺癌患者都会出现转移。不仅失去手术机会,而且会出现肝、腹腔、肺转移。

  另外,还有30%患者处于局部进展期,同样失去手术机会。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进行手术的只有20%的患者。

  早期胰腺癌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20%,平均生存时间2年,而中晚期胰腺癌平均生存时间只有6个月。

  因此,早诊早治是关键!!!

  但是由于胰腺位于身体深处,藏在胃肠等其他器官的后面,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和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相似,如胃炎胃溃疡等,因而经常造成误诊。

  所以,早期胰腺癌临床表现隐匿,善于伪装,犹如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给早期诊断带来异常的困难。

  如何做到早期诊断,不要漏诊胰腺癌!

  关键要善于甄别早期胰腺癌的蛛丝马迹,不要被它的面纱所蒙蔽我们的双眼。下面几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1. 胃疼,不一定是胃病

  跟老汪一样,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开始都表现为上腹不规则隐痛,并时常有嗳气,反酸、饱胀等症状。有时伴有纳差,进食后可部分缓解,常被患者误以为胃部疾病,以至于贻误了治疗时机。

  胃镜检查无明显问题、口服胃药后效果不佳者一定要小心,要做增强CT、MRI和肿瘤指标等检查,不要被“胃病”的面纱所蒙蔽。

  2. 血糖高,不一定只是糖尿病。

  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倍,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新发糖尿病者与胰腺癌的关联性更大。

  新发糖尿病中老年患者发现胰腺癌的时间一般是在被诊断糖尿病3年内。

  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原因之一:高血糖引起一系列代谢变化,让胰腺细胞缺乏合成修复DNA的某种原料,导致KRAS突变,而90%的胰腺癌都有KRAS突变。

  因此可以说,高血糖与胰腺癌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因免疫功能受损,免疫监视作用减弱,也易诱发恶性肿瘤。

  对于一些无肥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突然出现血糖升高或是血糖不稳定,可能预示着胰腺癌,这是一个预警信号,大家一定要小心,定期做相关检查,不要被“糖尿病”的面纱所蒙蔽。

  3.腰背酸痛,不一定是骨科问题。

  胰腺在腹膜后方,也就是紧邻脊柱。尤其是胰腺体尾部肿瘤,腹膜后间隙生长空间大,当胰腺肿瘤长大,侵犯或压迫到腹腔神经丛时,会引起腰背的疼痛,尤其是有平卧时加重酸痛感的症状,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是腰椎病引起的疼痛而忽视。

  如果骨科检查无异常,或者按腰椎病治疗效果不佳者一定要注意存在胰腺癌可能性。

  4. 脂肪泻,不一定是肠道炎。

  胰腺发生病变时,尤其慢性胰腺炎者,其消化功能会减弱,而人体中的绝大多数脂肪都在胰腺中消化,脂肪不能消化直接通过粪便排出形成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患者如无腹痛等表现,易与肠道炎等消化道疾病混淆。

  此外,慢性胰腺炎还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往往演变成胰腺癌。所以,长期脂肪泻患者要注意检查胰腺有无问题。

  5. 胰腺炎,不仅仅只是胰腺炎。

  这也是胰腺癌的一片神秘的面纱。部分胰腺癌由于肿瘤压迫主胰管导致胰腺炎发作,经过保守治疗后缓解,但由于肿瘤没有去除,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

  其实这也是胰腺癌给我们的一个警醒,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心去发现它。

  对于大于60岁,无明显胰腺炎发病因素,比如胆囊结石、高脂血症、酗酒等发胰腺炎时一定要小心有胰腺癌的可能性,哪怕这次因为肿块小而CT等检查没有发现,也还是要注意有胰腺癌可能,要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有些患者在复查过程中由于肿瘤长大后而被发现从而可以早期治疗。

  6. 黄疸,不一定是肝功能障碍。

  胰腺癌的肿瘤长在胰头处,既可能压迫胰管,导致胰管扩张,也会压迫胆管,轻时导致胆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胆管完全梗阻,引发黄疸,临床称为无痛性黄疸。这也是胰头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由于出现黄疸只考虑到肝脏疾病去感染科就诊的案例也非常多。如果没有肝炎病史出现梗阻性黄疸要考虑胰腺癌可能。

  总而言之,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也比较难,所以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让其面纱蒙蔽我们的双眼。

  专家介绍

  袁周

  临港院区普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胰腺中心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参编专著3本,英文专著1本。

  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

  上海市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分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原发不明肿瘤专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肝胆综合治疗专业委员

  多区域胰腺肿瘤诊治学组委员

  《Frontiers Oncology》、《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Tumor》等编委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临港院区 周五上午徐汇院区 周四下午国际医学中心

  本文作者/袁    周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