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防治心肌梗死,我们该了解些什么

2020-10-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秋风起,胸痛不能大意哦!

  胸痛是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症状,它指的是颈部与上腹部之间的不适或疼痛。引起胸痛的疾病十分多样,从轻微的皮肤损伤到具有致死性的急性心梗都可表现为胸痛,特别是气温骤变时易发。到底哪些疾病会引起胸痛?如何判断胸痛的轻重?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哪些疾病会引起胸痛

  我们身体中很多器官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胸痛症状。按照生理系统分类主要的如下:

  1.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及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X综合征等。

  2.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

  3. 肺脏及纵隔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气胸、肺癌,肺结核等。

  如何判断胸痛的轻重

  胸痛的程度与个体的痛阈有关,与疾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危险性也存在很大差别。对于危及生命的高危疾病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

  2:主动脉夹层

  3:急性肺栓塞

  4:气胸。

  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恰当的诊断和处理,需要患者立即就医。以下给出一些征象提示为高危胸痛,如出现需马上就医:

  1.神志模糊或意识丧失。

  2.面色苍白。

  3.大汗及四肢厥冷。

  4.低血压( 血压<90/60 mmHg)。

  5.呼吸急促或困难。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胸痛的重要原因

  冠心病在胸痛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是引起慢性胸痛的常见原因。而心肌梗死在我国更是常见的致死性胸痛病因之一。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2016 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继续保持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从2005 年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6 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城市为58.69/10万,农村为74.72/10万。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管持续痉挛或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闭塞,相应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族史、年龄、性别、心理因素、吸烟、高脂肪、高钠饮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等。半数以上病人发病前数日或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或原发的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同时心电图出现动态变化。大多数情况下,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且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的强度不一。疼痛的性质多为绞痛、闷痛或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下颌、牙齿、颈部、左肩、上臂直到手指。常发生于凌晨、安静时。发作急剧,休息不能缓解,可在数分钟内达到最严重的程度。硝酸甘油无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多不能忍受。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诊断

  为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我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心电图检查时都能记录到心电图动态变化,标准12导联心电图仍然是临床上心肌梗死进行检出和定位的主要方法。同时心肌标志物检查中肌钙蛋白的出现和升高是反映心肌急性坏死的指标。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程度,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危重的临床类型,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早做到心脏的再灌注治疗以达到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防止猝死的作用。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在康复期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的溶栓治疗、冠脉介入诊疗和紧急冠脉搭桥术。其中冠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脉介入诊疗不但可以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且相较于其它2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实施快捷、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等优点。我们医院冠脉介入技术成熟,能为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缓解病痛,并且对介入后微循环缺血或焦虑等不适有很好的中医调理办法。

  心内科门诊安排

  谢春毅 主任医师

  周二上午(特需门诊)

  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张家美 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崔燕 主任医师

  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周一下午(专家门诊)
 

  心内科专科门诊(周一至周六)

  高血压专病门诊(周一至周六)

  本文供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

  本文来源/中西微讲堂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