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35~45岁再到65岁,身高可能降低5~10cm。随着岁数增大,骨量减少,骨结构变化,最终导致身高变矮。因此,中青年应把骨量增得更高,使今后骨量丢失有更大的“余地”。补钙绝对不是老年才关注的问题,应从中青年就开始。如果每天有足够量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可以有效地提高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性。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
正确。
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毫克,从膳食中摄入入钙至少500毫克。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也可能导致肾结石病危险性的增加。
青少年不需要补钙
错误。
不少父母千方百计为婴幼儿补钙,却认为十几岁的大孩子能吃能喝,会跑会跳,户外活动机会很多,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平均增高1厘米就需要加钙20克。
在20岁之前足量补钙,可推迟骨质疏的到来,减缓骨质丢失。所以,赶早补钙,增加钙的储蓄,提高骨量峰值,是预防中老年钙病特别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轻信广告夸大其词的说法
错误。
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我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
钙摄入会产生结石或动脉硬化
错误。
事实正相反,结石和血管硬化恰是由缺钙引起的。当人体钙摄取不足时,甲状腺就会如临大敌,急忙由骨骼中提取出钙,这就加大了钙在血管中的流动和从尿中的排泄,如此一来,钙就容易沉积在肾脏等软组织中产生结石或者沉积在血管壁上。
人体由于肠壁本身的调节作用,在缺钙时,肠壁会尽力吸收钙,但是如果摄取的钙已经足够多时,肠壁便会有选择地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分量,多余部分则会排出去。所以对正常人而言,完全不必担心自口进入的钙会有摄取过多的困扰。反而是钙摄取不足的时候,从牙齿和骨骼中溶出去的钙,会造成体内钙的泛滥,严重危害人体。过去由于未能充分理解钙的这种特性,所以才造成很多人对补钙的误解。
活性钙不宜久吃
正确。
有人认为有活性的钙易被人利用。活性钙是由水产品牡蛎壳等经高温锻烧而成,多以氢氧化钙为主。因海水易被工业废水污染,难免使活性钙中残存砷、铅等重金属危害人体,有可能会恶心、呕吐、影响胃功能,故为防止重金属中毒,活性钙不宜久吃。
未发现骨质疏松不一定不缺钙
正确。
未发现骨质疏松症状或经X光照片未显出骨质疏松就不缺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X片上出现骨质疏松,骨量至少已损失30%~50%了,可以说骨细胞内单位体积中骨量的减少,主要是钙、磷、蛋白质基质的减少。人到中年以后,骨量就会逐渐流失,例如老年妇女常感腰酸背痛就很可能有骨质疏松了。
骨头汤能补钙
错误。
有人认为,骨头汤能补钙。动物骨骼中含钙量很多,但经高温煮成的骨头汤,含钙量并不高,因为钙释放不出来。有人做试验,把一碗猪排骨汤里的骨砸碎后测其中含钙量,保有1.9毫克。总不能一天喝上三四百碗猪骨头汤吧?再说骨头汤含脂肪量甚多,脂肪酸和钙结合成钙皂,使钙更不易被吸收利用。
本文作者/顾海琴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赵青青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