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78岁的王大爷因腹部巨大切口疝辗转求医,终于经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主任樊友本教授团队手术后顺利拆线。术后第二天,王大爷即可下床活动,未出现预期中的心肺并发症。护理团队运用加速康复理念,配合中医穴位贴敷缓解了王大爷的疼痛。术后第五天,困扰王大爷两年的腹壁肿物完全消失,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高龄老人疝气问题严峻,个性化治疗是关键
“疝气”是民众对于“腹股沟疝”的俗称,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向外突出于皮下形成的肿块。年龄是疝气发生的高危因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腹股沟疝的患病率为11.5‰。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下,老年人疝气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逐渐减弱,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也随之降低,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同时,高龄老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老慢支、糖尿病、脑梗等多种慢性疾病,甚至是冠脉搭桥术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后,这无疑增加了疝气手术的风险和复杂性。因此,疝气专家们在接诊每一位患者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如何选择?六院专家来解答
部分市民对疝气存在误解,认为只要佩戴疝气加压腰带,压迫在腹股沟区,就能够控制疝气。其实,疝气出现主要是腹内压过大造成,咳嗽、便秘和前列腺肥大都会导致疝气加重。外源性压迫,无法和腹内压力抗衡。疝气压迫腰带,对于正常活动人群基本无效,反而压迫部位的皮肤越来越粗糙和黑暗。
只有及时手术,才能解决疝气的根本问题。那么,疝气采用微创手术还是开放手术?应该如何选择呢?
微创手术:恢复快,术后2天就能基本恢复状态的90%,而且对于腹壁的结构基本不会破坏,是手术的首选。
开放手术:刀口5-7厘米,愈合时间长达7-9天,需要术后安静休息。当然,开放手术适合复杂疝气和复发疝气,也适合局麻手术和高龄患者。
樊友本教授团队:精湛医术守护高龄患者健康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特色是局麻疝气手术,这一技术救治了很多超过90岁的老年疝气患者。对于高龄卧床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疝气患者,局麻手术能在区域阻滞麻醉的方法下,完成简单疝手术。手术费用也较低。患者全程清醒,对全身的心血管干扰比较少,成为一些卧床高龄患者的唯一选项。
该院开展的最大年龄的疝手术患者,是一位超过百岁的老人。由樊友本教授领衔的甲乳疝外科团队,在国内较早规模开展开放或腔镜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累计完成腹股沟疝和切口疝、脐疝、造口旁疝和食道裂孔疝手术3000多例,取得理想疗效。
在国内率先采用常规器材,开展脐疝和切口疝的单孔腔镜微创手术,对腹壁切口疝的杂交(腔镜+小切口开放)手术也有独到经验。
复杂腹壁疝治疗是国内首创"杂交手术"技术,这种杂交手术模式既保留了开放手术处理复杂病变的优势,又发挥了腔镜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对于像王大爷这种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可降低50%以上的手术风险。已经有36位复杂切口疝患者享受了这一技术,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5~7天。相关成果在《中华疝与腹壁外科杂志》作为封面文章推荐。
该院樊友本教授领衔的甲乳疝外科团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六院宗旨,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创新的方案,不断解决着高龄老人疝气患者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改善。
专家介绍:
樊友本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主任医师
上海交大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国际内镜疝学会委员,多次获得甲状腺和疝名医全国十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甲状腺代谢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疝的微创美容手术、疑难手术,以及腹壁肿瘤切除与重建。
伍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主任医师
上海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分会手术学组常委,国内较早规模开展开放疝和腔镜疝手术。
康杰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腹股沟疝及其他类型疝的微创手术,曾获得全国疝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