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室中经常耳闻目染这样的场景:透析患者手持止痒“不求人”神器反复搔抓皮肤,同时不停地发出对瘙痒难忍的抱怨声。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是指继发于肾脏病的瘙痒症,多见于终末期肾衰患者,故有时也称作尿毒症瘙痒。“瘙痒症”发病率高,最新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接受调查的1239例血透患者中,82%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症,其中中等程度以上患者比例高达39%,严重或极重度患者比例达到19%。可导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需注意鉴别。
“瘙痒症”的危害性大
瘙痒的感觉虽然不像疼痛那样尖锐,但痒起来实在折磨人,瘙痒症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睡眠、情绪状态、社交功能、并可导致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也是血透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已经透析了,为什么还出现“瘙痒症”?
瘙痒症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主要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种:
1.毒素蓄积:毒素在皮肤和皮下组织沉积形成潜在的致痒原,包括各种分子量的尿毒症毒素、铝、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等。
2.周围神经病变:超过65%的肾衰竭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神经纤维损伤导致患者对瘙痒刺激的敏感性增强;体内与瘙痒相关的神经递质增加。
3.免疫和炎症系统紊乱:例如,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31水平增加。
4.阿片受体失衡:内源性阿片受体失衡是尿毒症瘙痒的重要原因,其中μ阿片受体激活可以诱发瘙痒,而k-阿片受体激活可以抑制瘙痒。基于此重要理论,已经研发出多种新型对抗瘙痒的药物。
5.皮肤干燥症:皮肤干燥在血透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0%-85%,透析超滤脱水导致水分流失增加,表皮屏障受损。
怎样对抗难缠的“瘙痒症”?
应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瘙痒症的频率及程度等,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并且需避免所有导致瘙痒加重的因素,如过敏、刺激性物质、辛辣食物、乙醇、压力等。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1.保障透析再充性:透析医生总会反复强调透析要充分,应定期抽血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确保尿毒症毒素被充分清除。研究显示:增加透析剂量可改善瘙痒;调整治疗模式,比如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滤过,常能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的症状。
2.局部皮肤用药莫乱涂:每日使用皮肤润肤剂,或含甘油的乳液,可辅助恢复患者皮肤屏障并保留角质层中的水分,改善皮肤干燥,减轻瘙痒。局部镇痛药如普拉莫辛和辣椒素,通过阻断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导致感觉减退或麻木,也可作为局部治疗方式。如已有皮损、皮疹等症状,外用药物的治疗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选用。
3.抗组胺药:是治疗瘙痒症的常用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以及肥大细胞稳定剂酮替芬、色甘酸钠和硫酸锌,但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透析瘙痒症的疗效有限。
4.抗癫痫类药物: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是目前慢性肾脏病瘙痒治疗认可度较高的药物。加巴喷丁在肾衰患者中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因此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在透析后尽量从低剂量100mg起始,并延长用药间隔,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嗜睡副作用。
5.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对透析瘙痒症有较好的疗效,常用制剂有盐酸纳呋拉啡等,该药2009年在日本获批,用于改善现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透析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的瘙痒症。2021年美国批准在临床使用的另一种k-阿片受体激动剂地非法林,具有不促进欣快感、成瘾性小的特点。
6.非药物治疗可辅助:素食有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瘙痒,膳食中补充ω-3脂肪酸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发生改善症状。此外,窄谱紫外线光疗、针灸、穴位按压等辅助方法也用于瘙痒症的治疗,但疗效尚存争议。
本文作者/陈伟军 严震文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