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回事,年近七十的李大爷,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最近经常出现鼻出血现象。闻听此言,子女们都劝他到医院去检查,可他就是不愿意。这天夜里突然病情加重,正好儿子出差刚回家,见此情景开车送父亲到医院看急诊,结果诊断为脑中风。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些时间,李大爷可能就没命了。
神经内科专家指出,每逢寒冬季节,正是脑中风的多发季节。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反复出现鼻出血,应该小心是脑出血的先兆,其原因是中老年人鼻腔内血管硬化,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弹性降低,而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的某条血管会发生破裂而发生鼻出血。因此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应提高警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晓平主任医师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因此,以高血压为病因的鼻出血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为病因的鼻出血占10%~25%。近年来,纯收缩期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患者越来越多。
出现下列症状宜尽早看医生
发生脑中风,除反复鼻出血外,常见的还有以下前兆,应引起警惕:
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口吃流涎 说话不利索、流口水,这是中风的征兆。
一过黑蒙 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不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视物模糊 常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偏侧麻瘫 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五类人群尤为警惕
一般而言,老年人由于血管脆性增加,且合并多种全身疾病,相较年轻人更易诱发各类脑血管意外。以下五类人群每逢秋末寒冬应尤为警惕。
1.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不能正规治疗、血压控制不好者,最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2.糖尿病患者因全身血管受影响,血管壁结构发生改变,在外界因素,如气候、剧烈活动等影响下,易发生意外;
3.高血脂、有动脉硬化患者;原有脑血管异常人群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在季节转换时,易发生血管破裂;
4.吸烟人群研究表明,吸烟将严重影响心脑血管功能,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较不吸烟者大;
5.吸烟同时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更大。
脑中风莫误前6小时
神经内科专家指出,患脑血管疾病及时接受治疗可快速恢复。在临床上,医务人员发现,凡在发病6小时内能及时送到医院抢救的,经治疗后恢复得都很不错,而那些超过6小时送到医院的,则恢复较难,有的留下终身残疾,有的甚至很快死亡。
研究显示,脑血管患者尤其是脑梗塞患者如果在6小时以内进行治疗,往往有好疗效,其中30%的患者肢体偏瘫能够得到戏剧般改善,85%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为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据了解,最近在广州一家专科医院脑血管中心收治了一位60岁的老伯,脑梗塞3小时内送到医院,经过及时治疗,1小时后偏瘫的肢体竟然神奇般地恢复了活动,两天后病人疾病治愈,自己步行出院。
但据该医院脑血管中心统计,近几年来,该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在6小时以内及时送到医院治疗的不足2%。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专家因此提醒读者:当身边有人患脑血管病后,应马上通知急救中心,尽快将患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医院必须具备相关仪器、神经专科和训练有素的神经内科医生,还必须具有可进行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设备。
如何有效预防脑中风
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故中风又被称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
冬季如何有效预防中风呢?王晓平主任医师为中老年朋友支招:首先要注意生活规律,随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天气适宜的时候要经常散步,同时勤观测血压。其次,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后,应喝下约200毫升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预防中风发作的作用。另外,应经常吃些菠菜、芹菜、大白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吃1~2根香蕉,对降低中风发病率也有作用。
王晓平主任医师指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占70%以上,也称为脑梗塞。脑组织的缺血只要及时恢复血流,就可避免脑组织梗死。如果一旦梗死,再高明的医生和医疗器械,也不可能起死回生。
为此,王晓平主任医师提醒读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肥胖,有长期吸烟喝酒史或有中风家族史的人容易中风。一旦出现突然讲不出话、一侧肢体麻木等中风症状,要及时就医。
本文作者/晓 章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