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防治心衰很重要

2021-12-0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心衰不是绝症,心衰患者只要防治结合,不仅能减缓和阻止心衰的发展,甚至还可能逆转心衰,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73岁的李先生来到专家门诊,刚落座,就拉起裤腿让我看他肿胀、发亮的双腿,他说他觉得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来,走路、上楼活动后呼吸更困难,常常要站着喘气半小时以上才能缓解;尿量偏少,食欲减退,有轻度恶心。

  65岁的王女士就诊时的主诉是睡眠质量极差,半夜睡着了喘不过气,胸闷难受被憋醒,只能半躺着睡或者将枕头垫高了睡。

  经过相关检查,李先生罹患的是严重的右心衰竭,心肌已经出现了淀粉样病变;王女士的心脏也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左心衰。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是进入天寒地冻的冬季,在罹患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中,常会有部分患者出现胸闷、气喘、气短、咳嗽(可咳出白色粘痰),并伴有全身或双下肢浮肿等症状,到医院心内科就诊往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俗称“心衰”,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危害严重,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

  中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的老化,再加上常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疾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贫血等疾病,或者曾经突发过心脏病,亦或已经有心功能不全病史者,这些高危人群发生“心衰”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发生“心衰”后的病情更为复杂,危害性更大,治疗难度增加。

  但是,“心衰”并非“绝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衰的死亡率逐年降低,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慢性心衰的住院率、死亡率都显著降低,许多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都可正常工作与生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心衰的治疗,是在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后才设法纠正,而最新的治疗理念认为,只要在检查中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就应尽早治疗。

  与此同时,心衰的治疗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转变为了以保存心肌储备力的药物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的治疗模式,减缓了疾病的进展,降低了死亡率。

  对于已经确诊为心衰的患者来说,可以积极地选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可以减少心肌重塑,减轻心肌负荷,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这些是治疗心衰的基本用药。此外而传统的洋地黄类强心药、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有助于症状的改善,是心衰治疗的辅助药物。

  非药物治疗:

  埋藏式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以及心脏移植等外科治疗,是改善心脏功能的相关手术方式。

  对于严重心衰的患者可以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即植入“三腔起搏器”,该技术可以模拟正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控制慢性心衰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衰进展和心律失常。

  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

  第一,要控制体重。

  “总量控制,比例改变”。对于已经出现了明显症状的患者,就更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了,一般每顿吃个六七成饱即可,少而精。什么样的东西能吃不能吃,没有绝对化。应该平衡膳食,蔬菜、水果稍微多一点,肉蛋米面占的比例稍微低一点。

  第二,要控制喝水。

  喝水一定要少,特别是腿经常肿、躺不住的患者一定要控制饮水,每天喝水的量不要超过1500毫升。每天喝进去的水量和排出的尿量要差不多,这样就能活得比较自在。

  第三,要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我们强调少盐清淡。但是对于心衰患者,由于服用利尿药,排尿多,所以盐也要适当增加一些,如果盐不足,患者没有精神,血压很低,食欲很差,情绪也变得糟糕。我们不仅要注意到盐的危害,也要注意到盐带给我们的益处,对于心衰患者,限盐应该是适当限盐。

  另外,服用利尿药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充分补钾,患者要把钾片吃好,以免出现低血钾的问题。

  还有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一点镁,吃一点多种维生素,或者是加一点含有其他离子的这些药物,有微量元素的这些药物,对患者整体恢复有一定好处。

  第四,注意保暖防感冒。

  心衰患者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感冒。心衰患者能不能锻炼,大家都非常关心,很多人都说应该多锻炼才能好,实际上对于已经心力衰竭的病人,锻炼要适量,不能超体力锻炼,一定要以不劳累为主。

  综上,心衰患者只要防治结合,不仅能减缓和阻止心衰的发展,甚至还可能逆转心衰,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沈成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OCC会议华语国际论坛坛主之一,卫生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介入培训导师。多次赴国外进修学习,曾在德国St.Elizabath医院、法国克莱蒙第一大学附院进修学习心脏介入治疗。参加过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著30余篇,其中SCI 15篇,是国内最早经桡动脉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诊治的医生之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冠心病的机理及防治/心力衰竭的分子机理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沈虹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读博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衰中心秘书,上海市心衰中心成员。临床主要负责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工作。

  擅长急性心梗、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急危重症的诊治及抢救,在复杂疑难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影像诊断方面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2015年获上海市教委资助赴美国Wake Forest Baptist医学中心学习心脏超声技术,期间多篇摘要被欧美心血管病年会收录。2020年2 -4月参加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特别奖及上海市医师协会 “抗疫心英雄”等称号。2021年参加英国国际超声课程培训并修得CPD证书。

  专病门诊时间:

  徐汇院区

  周三下午 心肌病专病门诊

  周五上午 心脏重症随访门诊

  本文作者/沈成兴 沈虹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