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关注心肌梗死 呵护生命健康

2021-09-2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心肌梗死不是突然就来的,它的预警请关注,早知早保命。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人的心脏一生跳动30多亿次,所做的功可以把30吨重的挖掘机从海平面提升到珠穆朗玛峰。

  据《中国循环杂志》刊载的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资料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依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30-45岁是人生创业的黄金时段,多少有志向的年轻人就是在这个时段开启了他的成功之路。然而,在他们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心血管疾病的阴影也正向他们悄悄笼罩过来。在过去的15年里,我国35岁至44岁年龄组患冠心病的人数增长了150%,冠心病的表现之一是“心肌梗死”。

  然而,对于“心肌梗死”这个疾病,很多年轻人都不当一回事,因此,我们应该普及“心肌梗死相关”医学科普知识,使得人们在出现症状的时候,知道如何应对,避免英年早衰、早逝的悲剧发生。

  在心肌梗死发生的时候,它的临床表现从轻到没有明显的症状,到重至猝死为首发症状,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跨度。

  所以对于心肌梗死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第一,首先要衡量自己是不是有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不管你的年龄是二十几岁还是三十几岁,还是五十几岁、六十几岁。

  你如果有胆固醇升高,如果有血糖增高,如果有高血压,如果你还吸烟,你生活又经常加班加点,没有规律,然后又是一个非常紧张的环境,也就具有了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这种危险因素越多,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会成倍地增加。那么最常见的,比较典型的先兆症状就是突然发生的胸口(通常位于胸骨的中下段)憋闷,或者是压迫感,或者闷痛,甚至是喘不过来气的感觉,同时常常伴有额头、胸部的冷汗发生,但是这种感觉会很快也就是几分钟就过去了,人又恢复的正常时一样。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又继续手头的事去了。

  这是身体在给你的一个警告!相当于大地震前的小地震,预示着将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该马上去医院了。如果几天内反复出现上述的表现,多数人都会去看医生。而仅发生了一次,就会麻痹人,从而失去了及时发现问题的机会。

  如果这样的不舒服的感觉会持续时间更长,到十分钟,甚至十五分钟以上,这就意味着可能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咀嚼阿司匹林等急救药,并就近去大医院就诊,而拨打120会更便捷。安全。

  目前,上海的大医院都有专门针对急性心肌梗塞就治的绿色通道,会立刻安排病人去做心电图,去抽血,然后进行诊断及治疗。

  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三点:

  第一:典型的心绞痛。

  第二:心电图有它特定的表现。

  第三:抽血检验可以发现心脏有损害的表现,

  以上三点中只要有两条就可以诊断为心肌梗死,而前两条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点,关乎到尽早的有效治疗。

  专家介绍

  (摄影:黄宗炜)

  魏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原心脏中心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心功能室主任,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

  现嘉会国际医院大内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治。以及各类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

  六院应诊时间:

  专家门诊:

  周一下午

  特需门诊:

  周二上午

  (以当日挂牌为准)

  嘉会医院应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

  相关链接

  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是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于1999年设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

  2011年起,改为每年9月29日 。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

  本文作者/魏   盟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