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中耳炎为什么会引起面瘫

2018-04-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对于慢性中耳炎均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防面瘫等并发症出现。

  一位70多岁老太,因右耳反复流脓数十年,口角歪斜伴右眼闭合不全一周来院就诊,检查后发现老太太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引起的面瘫,即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被胆脂瘤腐蚀破坏,面神经明显水肿,予以清除病灶、面神经减压。手术后第一天右眼即能闭合,术后一月,面瘫基本恢复。那么,何谓胆脂瘤型中耳炎?中耳炎为什么会引起面瘫?

何谓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病理类型,由于其易引起各种颅内、外并发症,轻者遗留不良后遗症,重者危及生命,是耳鼻咽喉科的危急重症之一。

  所谓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外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囊内除充满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外,尚可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之为胆脂瘤。

  胆脂瘤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胆脂瘤为胚胎期的外胚层组织遗留于颅骨中发展而成。由于此种外胚层组织的无菌性,故可在颞骨内长期发展而不被察觉。其首发症状多为面瘫,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查中可发现耳蜗及前庭功能受损。

  后天性胆脂瘤可分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继发性胆脂瘤两种。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病人无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起病隐匿,穿孔位于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其病因可能与咽鼓管长期阻塞,鼓膜内陷袋形成有关。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复层鳞状上皮从穿孔边缘向后鼓室或上鼓室、鼓窦生长,形成胆脂瘤。

  胆脂瘤或因其对周围骨质的压迫,或由于基质及基质下方的炎性肉芽组织所产生的多种酶、前列腺素和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致使周围的骨质脱钙,骨壁破坏,胆脂瘤不断向周围扩大。

  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是最常发生麻痹的运动神经,其有骨管部分即位于我们的中耳内,从大脑皮层的面神经中枢到面神经末梢之间的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引起面部表情肌的麻痹。外伤、肿瘤、炎症、变性等病变影响面神经时,都可能引起面神经麻痹,大多数面神经麻痹是由中耳内(即颞骨内)病变引起,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者约占5%。

  该病例就系胆脂瘤破坏面神经骨管,神经受压所致,所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人理应尽早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中耳炎为什么会引起面瘫?

  那么,非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是否会引起面瘫呢?答案是肯定的。最近笔者在工作中就碰到这么一例。一位30多岁的中年女性,有中耳炎病史10余年,反复流脓,2天前出现口角歪斜伴左眼闭合不全,手术中未见胆脂瘤病灶,但面神经水平段骨质缺损、肉芽包裹、明显肿胀,清理病灶、减压术后患者当即能闭上眼睛,术后一月,面瘫基本恢复,印证了该患者的面瘫与中耳炎有关,系长期炎症刺激使面神经管受侵袭,肉芽组织包裹,压迫面神经引起。

  中耳炎引起的面瘫具有以下特点:1.周围性面瘫;2.与耳部病变在同一侧;3.部分病人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眩晕或耳内流脓等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面瘫是骨质受侵袭的标志,需要及时进行乳突切除术和面神经减压术,预后与手术时机直接相关。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慢性中耳炎均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防面瘫等并发症出现。手术目的为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听骨链,提高听力。手术方法为鼓室成形术伴或不伴乳突切除术。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问世,鼓室成形技术逐渐成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吴雅琴  殷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