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昨日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方案提到,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识,疾病的潜伏期最长约为14天,病例存在人传人情况,参照SARS和MERS的防控经验判断,潜伏期可能无传染性。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研究进展,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这一方案,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等9项防控措施。方案还包括四个附件文件,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提出,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而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方案提出,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可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
出现这些症状必须警惕!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专家组也根据包括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内的武汉各大医疗机构诊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简称《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
经过病毒序列比对分析,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病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根据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冠状病毒对热敏感,保持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发病有哪些症状?
从临床表现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其他症状少见。
一半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等临床症状,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影像学表现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除影像学表现外,患者还可出现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D二聚体升高,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出现哪些症状可判断疑似感染?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肺炎,人群对这种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具有人群易感性,如果接触病毒数量大,或机体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极易出现感染。
根据前期诊治经验:
1、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3、患者发热的同时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4、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判断为疑似病例
在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就可确诊。
对于所有疑似病例,需要就地医学隔离,对于轻症患者,可在门诊隔离观察或居家隔离观察。所有回家观察的患者都应该要求其一旦出现任何疾病的恶化表现应立即回到指定医院集中治疗。重症病例者、危重症病例者,需住院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鉴别的疾病
由于此种肺炎患者往往有发热,双肺弥漫性、浸润性病变,首先需要与其他类型肺炎进行鉴别,例如细菌性肺炎,或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等非病毒性肺炎,但细菌性肺炎患者往往血象较高,且以单肺为主,咳嗽时可有脓痰;其次,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鉴别。
很多病毒都会引起肺炎,例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肺炎,但这些病毒感染引起肺炎概率相对较低,数量相对较少,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肺炎几率较高,传染性较其他病毒性肺炎强;另外,还需要与间质性肺疾病尤其是急性间质性肺炎相鉴别,主要从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等来进行鉴别。
这种病怎么对症下药?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对于轻症患者,建议根据患者病情静脉或口服给予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如莫西沙星或阿奇霉素。
对于重症或危重患者,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药物以治疗所有可能的病原体。
对于脓毒症患者,应在初次患者评估后一小时内给予抗微生物药物。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毒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导致病毒播撒,另一方面其可以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缺氧、呼吸窘迫症状,除非特殊原因,应避免常规皮质类固醇使用。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药物。
若有地方性流行病学史或其他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旅行史或接触动物流感病毒)时,经验疗法应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或者膜融合抑制剂(阿比多尔)。
老人、孕产妇病情进展相对更快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导致ARDS或脓毒症表现,不能掉以轻心。
与SARS流行病学特征类似,儿童及婴幼儿发病较少。目前确诊的一例儿童患者症状较轻,但有明确接触史和典型肺部CT改变,病毒转阴较快,预后较好。另有多例儿童疑似患者。
患者出院后还要按时随访
目前有部分患者已经治疗好转出院,尤其是轻症患者,在出院之前,要常规进行核酸检测,连续2天核酸检测阴性,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可以考虑出院,定期随访。在随访中要注意防范再次出现感染,并居家隔离一段时间,以保证病情完全康复。
疫情最新数据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3日发布疫情最新数据:2020年1月22日0-24时,24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1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除1例53岁以外,其余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5例,分别患有癌症术后、肝功能损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基础性疾病。13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257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4个省。
截至1月22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25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393例。境外通报确诊病例:中国香港1例,中国澳门1例,中国台湾1例;美国1例,日本1例,泰国3例,韩国1例。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89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969人,尚有492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本文整理:江映雪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