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老年痴呆分3个时期,新技术可检测早期预警信号

2020-08-0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按照病情的发展,老年痴呆症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新技术可检测老年痴呆症早期预警信号。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目前中国老年痴呆人数已达900多万,在全球居于首位。

  说到老年痴呆,有人常常“自暴自弃”地认为,年纪大了牙齿必然会掉光,人必然会健忘、糊涂,总之“人老就是不中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16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科学家年会(AAIC)上曾报道过一组113岁的荷兰老人,即便百岁高龄,其认知功能依然正常,所以认知障碍并非衰老的必然。但是,认知障碍也可能发病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所以既不能太过悲观,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用防病治病的心态来对待它。虽然,医学上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治愈老年期痴呆的方法,但是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老年痴呆症分为3个时期

  按照病情的发展,老年痴呆症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

  第1个时期: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刚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2个时期:混乱期

  这时除第一时期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3个时期:混乱期

  患者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大小便失禁等。

  新技术可检测老年痴呆症早期预警信号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纹理。他们近日在《科学报告》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视网膜纹理可以提供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生物标记,而其开发的成像技术则可帮助发现这一预警信号。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该病引起的神经元和突触损失会导致认知障碍和痴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都是在患者开始表现出认知能力减退症状后才进行的,诊断手段主要是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本高昂。如果能够找到可以用作该疾病预警信号的生物标记,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就可以通过药物、锻炼等早期干预措施阻止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许多研究人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视网膜则被认为是能提供这种生物标记的一个研究目标。因为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会引起视网膜结构改变,最明显的是会导致视网膜顶层变薄。

  此次,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多模式相干成像技术,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角分辨低相干干涉法结合起来。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获取仅凭OCT无法获得的有关视网膜每一层的厚度和结构信息。他们通过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研究发现,患病小鼠的视网膜中最顶层会明显变薄,其神经元表现出结构纹理的变化。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组织纹理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生物标记。

  特邀撰稿/徐 言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星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