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朋友充满了恐惧向记者咨询,在去年年底的体检中发现了疑似恶性肿瘤的肺部结节,不做活检可不可以?因为民间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一旦做了活检,万一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就随着穿刺针在身体里扩散了,再做手术意义也不大。这些朋友还担心在CT下做穿刺,会长时间受到辐射,加剧了对身体的损害。
北京胸科医院日前邀请记者到该院医学影像中心亲自观活检过程。记者穿好白大衣,脚上套上脚套,头戴手术室的蓝色帽子,戴好跟医生一模一样的绿色口罩,跟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周震副主任医师。
周震虽然才四十来岁,但他的事迹很传奇,在北京,每年做“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术”最大量的就是其貌不扬的他,每年要“审判”1500个胸部肿瘤疑似人员君,几年来,近8000个“肿瘤君”被他审判过,阳性率99%以上,并发症不足5%。
周震先简单介绍了活检不是医生在事先定位好的位置上不停地用穿刺针找病灶,而是在CT影像的引导下,用一根针,直径1毫米左右的专用针插到患者体内的病灶上,取出一小条组织,交给病理科,通过显微镜辨别它的属性。
穿刺针有个“亲密伙伴”叫同轴套管针,穿刺活检就是先把这个同轴套管针扎进病变表面,再让穿刺针凑从同轴套管针里“钻进去”,这样,穿刺针就可以精准地取出病理组织,穿刺针出来的时候是经过同轴套管针,不沾染其他正常组织,所以恶性肿瘤细胞不会随着针头扩散的。
患者在接受活检过程中,不会一直在CT机的辐射下,而只是在医生找位置的时候,接受几次几秒钟的检查,CT机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关键是操作者的神功,才能让这个手术“稳、准、快”。
北京胸科医院影像医学中心分为两个房间,大的房间里摆放一台CT机,小房间是医生工作间,两个房间之间有玻璃窗和隔离门。患者进入从大房间对外的大门被推进来,躺在CT机检查床接受穿刺,医生可以从小房间的隔离门直接进入大房间,这样避免交叉感染。
大房间里,记者看到第一位患者是一位老人,医生助理和家属一起把老人扶上CT检查床。小房间里,周震身旁,除了助手之外,还多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是患者的主治医,她讲:“医院讲多学科合作,所以今天要亲自来看患者的活检过程,同时也给患者和家属吃一颗定心丸”。
活检要开始了!周震首先把10几厘米长、类似一个大号自动铅笔样子的穿刺设备给患者看,“您瞅瞅,就是这么个小玩意儿,不大,针头也很细,针头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随后,他在空中做了一个取活检的动作,穿刺针轻轻发出“咔哒”声,患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周震医生紧接着表扬患者说,“一看您笑了,我就知道您一点也不紧张,真好。就这么“咔哒”一下,就OK了。您呀!只要听我的指令,调整好呼吸,咱们很快就能完成穿刺。”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尽管事先反复看过CT检查结果,也设计了穿刺方案,但患者躺在里面,外面的周震还是聚精会神地指导助手在低剂量的CT机指导下,进行定位。这时候,护士给画着做简单的局部麻醉。
不到三分钟,周震大步走进大房间,把手中的穿刺针小心谨慎地插入了患者胸部的定位点,然后他再大步流星地回到小房间看穿刺的部位是否精准。不到一分钟,他又飞奔回去,只见他按下了穿刺设备,迅速地从患者体内取出很小很小的一块组织,记者走上前去观看,原来只有芝麻粒大小的小血块状组织。周震把活检组织放进了标本瓶里,助理盖好盖子,准备送到病理科做进一步诊断。
周震一个下午要做十几个活检,他介绍道,哪怕是心脏或者大动脉边上,只有6毫米大小,他也能游刃有余的找到它,圆满地取出活检。
周震还介绍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肺癌发病率逐渐走高的形势下,低剂量CT检查的推广,让越来越多的肺结节以及早期肺癌无所遁形。这个时候如果在无法辨明“肿瘤君”身份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手术来进行切除,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因此穿刺活检手术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他说,经过他审判的肿瘤细胞是坏的,才需要对它进行手术切除,无害的细胞只需要实行定期复查,这不仅能够给患者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还能够为患者最大程度的保留肺叶。
据悉,在临床工作中,周震医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摸索出在CT引导下确定肺毛玻璃术前定位的方法,通过这项技术,能精确的定位病变位置,准确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肺组织。实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患者及临床医师的反馈信息,又积极地尝试使用导丝、微弹簧圈定位,不断完善这一技术。
由此看来,北京胸科医院之所以近年来一举成为北京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全国知名医院,与很多像周震医生这样,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希望通过高超的技艺,让患者享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分不开。
(世界医疗网北京报道组:李海清)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