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排便之道: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便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2024-04-2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便便通畅,天天轻松。

  患者:“医生,我失去了‘排便自由’。”

  医生:“说说具体情况。”

  患者:“他们都说正常应该每天一次大便,我要2-3天才解一次大便,我一定是便秘了。”

  医生:“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知识。”

  什么是便秘

  每个人一天的大便次数是几次呢?有的人说,我1天能解2-3次大便,有的人则2-3天才解1次大便,其实根据调查,80-90%的成年人排便次数都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单纯通过排便次数有时难以辨别是否真的存在便秘。

  总的来说,便秘是一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其中,排便困难包括了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则指每周排便小于3次;除去排便次数,大便形态在判断是否存在便秘上也非常重要。

  目前比较公认的大便形态判断法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希顿(Heaton)和路易斯(Lewis)于1997年提出的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该方法将大便分为七类,依据其形态判断食物经过大肠所需的时间。

(插图来源/百度百科)

  我们平时常说的“便秘”多指功能性便秘。依据2016年罗马委员会颁布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标准,功能性便秘需在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内存在症状的前提下,满足以下标准中的至少2项:
 · 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 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粪或硬粪;
 ·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
 · 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
 ·  2~3天才大便1次,同时有粪便量少且干结。
  在判断功能性便秘前,您还应该:

  1.排查有无结肠原发疾病

  特别是合并便血、贫血、排便直径改变、体重下降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应排查有无结肠原发疾病如结直肠癌。

  2.排查有无其它器质性疾病

  精神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导致便秘。

  3.排查有无特殊药品使用

  常见的可能会导致便秘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和钙补充剂等。

  此外,功能性便秘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必要时还要到医院做更深入的检查。

  便秘的治疗

  那么如果我们真的得了便秘需要接受怎样的治疗呢?

  1.调整生活方式

  (1)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留住肠腔水分并增加粪便体积,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症状。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为20-35g/d,并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水的摄入量则推荐为1.5-2.0L/天。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包括树胶、果胶、低聚果糖、以及一些半纤维素和半乳糖。这些成分主要来源于燕麦、水果(如苹果、草莓)、魔芋、豆类、胡萝卜、秋葵等食物。

  (2)增加运动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缩短肠道传输时间。一般推荐有氧运动比如步行、骑车等,推荐每天运动30-6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2次。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建议在早上起床后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比起坐位,蹲位时因为直肠管腔变直,可能更有利于粪便排出。如果习惯坐便,也可以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泻

  2.导泻药物的使用

  (1)轻中度便秘的患者推荐使用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

  本质上是为了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和体积,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和粪便排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渗透性泻药主要为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多项研究证明,聚乙二醇及乳果糖不良反应罕见,提示长期使用该药物是安全并耐受性良好的。此外,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等可以通过吸水作用增加粪便容积、辅助排便。

  (2)必要时可以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匹可硫酸钠、大黄等蒽醌类药物可以增加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药物依赖、吸收不良、电解质紊乱、肠神经系统受损甚至结肠黑变,从而增加结肠肿瘤风险,因此不推荐长期使用。

  3.新型药物的使用

  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可以尝试应用普芦卡必利、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elobixibat等新药。

  普芦卡必利:是一种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刺激结肠收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有恶心、头痛、腹泻和腹痛。

  利那洛肽:是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通过细胞内外环磷酸鸟苷浓度升高增加氯化物和碳酸氢盐分泌,加速结肠蠕动,也可以降低肠内痛觉末梢神经的敏感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中度腹泻。

  鲁比前列酮:是一种二环脂肪酸类前列腺素E1衍生物,可激活氯离子通道,促进氯离子分泌入肠腔,通过肠液的分泌增加促进排便。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腹胀、腹痛和头痛。

  4.其它治疗手段

  生物反馈治疗:是排便障碍型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患者模拟排便是,通过仪器向患者显示其腹壁、直肠、肛管肌肉用力的方式,从而进行排便训练。

  骶神经刺激:可用于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但存在局部感染、电极移位、刺激部位疼痛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难治性便秘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无效、排除器质性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指征复杂、术式多样,疗效不尽相同,需要严格把控手术指征。

  特殊患者的治疗选择

  老年人群

  1)优先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合理运动;

  2)优选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

  3)可以考虑辅以灌肠或肛门用药。

  儿童

  1)由于疼痛或社会因素(如上学)而反复主动地克制排便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2)注重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

  3)存在粪便嵌塞的儿童应采用口服(容积性或渗透性泻药)或经直肠用药(开塞露或生理盐水)解除嵌塞;

  4)聚乙二醇是一线治疗药物,乳果糖也被证实有效和安全。

  妊娠期

  1)与孕激素、机械性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2)容积性泻药、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安全性良好、作用缓和,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首选;

  3)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有致畸或诱发子宫收缩风险,应避免使用。

  文章来源/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