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主动定期去体检。在体检过程中颈动脉斑块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项目,尤其在中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
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作为超声科医生,在超声门诊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被患者问到“医生,我为什么会有颈动脉斑块?”,“这个斑块严不严重,有没有堵住?”,“我需不需要吃药?”等等问题。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颈动脉斑块,咱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颈动脉在哪里?
颈动脉,顾名思义就在我们的颈部,因为较为表浅,所以用手可以触摸到它的搏动。
颈动脉在颈部这里会有一个“Y”字形的分叉,下方是颈总动脉,类似于河流的主干,向上分出两个分支,通常来说前内侧的是颈外动脉,后外侧的是颈内动脉。一般斑块最容易形成的部位就是这个分叉的地方。
虽然我们看颈动脉颅外段是短短一段,但它却是供应大脑血流灌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旦这里的斑块发生破溃,形成血栓脱落,往往最容易向上堵塞在脑部的血管,形成脑梗死。
了解了颈动脉的位置,那么我们可能想进一步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我们体内的血管就像一条条水管一样,我们都知道水管时间长了管壁会生锈,那么我们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慢慢老化,多余的脂质就会慢慢堆积在管壁上,就形成了斑块。而且这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全身性的血管疾病,颈动脉作为一个“窗口部位”,可以一定程度反应全身血管的硬化程度。
一般情况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过程还有很多危险因素。我们通常将它们分为不可调控因素,比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可调控因素,比如血压、血糖、吸烟等等,我们可以人为进行管理;还有就是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等。
颈动脉斑块一旦形成后,它的危害程度和斑块的大小及特征息息相关。如果斑块比较大,那么它容易直接堵塞血管,造成脑缺血或者脑梗死;如果斑块虽然较小,没有直接堵塞血管,但它表面有溃疡、破裂,则很容易合并血栓形成,大的血栓可能导致血管迅速闭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不稳定的小血栓一旦脱落堵塞了远端小血管,也可以形成脑梗死。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颈动脉斑块呢?大多数疾病都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很遗憾的是大部分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症状,常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一过性黑矒、体位性眩晕、肢体麻木、短暂性言语困难等等。一旦生活中有了这些症状,就提醒我们最好要去医院就诊。
就诊时我们可以挂以下科室的门诊: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等。
就诊后医生会开具相关的检查项目,这其中超声往往是首选的筛查项目,因为它具有无创、实时、可反复检查等优势。
近些年来超声检查领域也涌现出了很多新技术,比如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分析管壁和斑块的弹性比值,评估斑块是不是易损斑块;超声造影可以评估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进一步明确斑块的稳定性。
除了超声检查方法外,常见的检查方法还有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DSA),其中DSA是明确斑块存在后,判断其狭窄率的金标准。
本文我们主要介绍超声检查的相关内容。
在医生出具的超声报告中,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数值是内中膜厚度(IMT),其次需要了解斑块的稳定性情况,也就是通常老百姓提到的“软斑”还是“硬斑”,最后一旦斑块引起了狭窄,我们还需要关注狭窄的程度。
下面我们具体来说明:
关于内中膜厚度(IMT),我们可以简单的记住一旦它大于1.0mm,就是厚了。这个厚度也是反应血管“年龄”的,一般平均每增长10岁,IMT就会增加0.1mm。
关于斑块的情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是否有斑块,如果没有,那么定期随访就可以,如果存在斑块,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斑块是稳定的还是易损的,以及斑块的大小。因为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和临床症状、治疗以及预后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稳定斑块往往描述为等回声、高回声、或者强回声,表面是完整的、规则的、光滑的;相反,易损斑块常常描述为低回声或者混合回声,表面是不完整、不规则、不光滑的。
另外如果描述斑块内血管情况、有出血、溃疡的形成也提示该斑块需要引起关注。
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就是在随访过程中,我们需要记清测量数值的单位是mm还是cm,这一点往往会被患者忽视,如果未携带纸质报告作为依据,就会影响随访的有效性。
关于狭窄程度,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狭窄,如果没有,则可以继续规律随访,如果存在狭窄,那么需要进一步了解梗阻的部位以及狭窄率,这会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
查出来颈动脉斑块我们又需要怎么应对呢?
当然,对于每位患者我们都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总体来说一般分为三类治疗方式:个体生活管理、监测随访;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支架植入治疗。
作为患者来说,可以进行调控的就是个人生活方式的管理了,一般如果存在斑块,建议半年-一年进行超声检查复查随访。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做到:戒烟戒酒多运动,低盐低脂少热量,降压降糖多喝水,乐观积极睡眠棒。如果自身还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我们也需要做好这些疾病的管理,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我们是否需要口服降脂药物,需要根据斑块狭窄率以及血脂程度来决定。通常他汀类药物是首选药物,具体剂量则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用药。
如果斑块的狭窄率大于70%,或者症状较为明显(此时狭窄率可放宽至大于50%),这时我们往往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同时需要口服降脂药物治疗。特殊情况比如颈动脉某段完全闭塞时,需要进一步进行超声以外的其他检查如DSA明确具体情况,再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治疗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预防颈动脉斑块呢?
一般来说就是戒烟戒酒、控制好血脂、勤锻炼等等,即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知道颈动脉斑块是很常见的,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超声作为颈动脉斑块的首选筛查检查方法,不仅可以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小、形态,还可以进一步评估斑块类型,为临床后续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我们也需要科学客观地看待颈动脉斑块,争取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心态应对才是健康的王道。
专家介绍
王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与外周血管专委会常委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与颈部血管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超声女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腹部、浅表器官、周围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
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以当日挂牌为准)
武杜杜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超声科住院医师,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基地规培学习。主要从事腹部、心脏、浅表器官、肌骨等超声诊疗工作。
本文作者/武杜杜 王燕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