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8年前的9月21日,有一种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但是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年痴呆症”,也许是因为这个毛病实在太拗口,记不住啊!还有媒体称为“认知症”。
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这个疾病会组织一些宣传日纪念活动,旨在使人们都懂得老年痴呆症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老年痴呆患者达500万人之多,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强,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
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
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一对夫妻赡养的4位80岁以上老人中,可能就有一位是老年性痴呆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早发现,早干预对于该病的诊治非常重要。
很多患者因为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而到医院就诊,医生常常要求做脑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如果诊断报告结果是“腔梗”或者“脑缺血灶”,患者往往很紧张,一是错误地认为自己脑梗了,二是担心自己会得老年性痴呆。实际情况如何呢?
先来说说什么是“腔梗”?
“腔梗”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简称。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病灶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多发生在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等部位。
脑CT或MRI检查都能发现腔梗病灶,MRI检查更为准确。因为CT扫描技术的原因,出现误差的机会较多。如病人存在腔梗,因CT分辨率有限却发现不了;或是将脑血管周围间隙等正常影像表现,误判为腔梗。
什么情况下可以临床诊断腔梗呢?
如果病人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是口齿不清、走路不稳等症状,结合CT或MRI(特别是MRI弥散成像)上发现对应部位的脑腔隙病灶,可以临床诊断为腔梗。
对于那些没有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即使CT或MRI提示存在腔梗,严格来讲,不是临床意义上的腔梗,只是影像上发现有腔隙性病灶,可以不诊断为腔梗。
腔梗有什么危害?会导致痴呆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腔梗发病率明显增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和饮酒等都是腔梗的危险因素。
腔梗虽然临床上症状表现轻微,但是患有腔梗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几率明显增加。
对于多发腔梗和关键部位(发生在脑部海马、丘脑等)的腔梗,因为病灶累及和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纤维,而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即血管性痴呆,这是第二大病因导致痴呆的疾病。
老年性痴呆特指阿尔茨海默病,所以“腔梗”后的痴呆并非为阿尔茨海默病。
由于腔梗发病的隐匿性,特别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常常被忽略,不被患者和医务人员重视。
对伴有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或MRI,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获益。
专家介绍
付剑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
现为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学组委员,上海市卒中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上海市科委课题、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课题、上海市医学会转化医学课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科研基金等多项(第一位);获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美国UTHSCSA访问学习一年。
研究方向为认知障碍。擅长痴呆、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及神经系统疑难杂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一下午
记忆障碍专题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记忆障碍门诊地点:门诊大楼神经内科五楼11诊室
联系电话:021-64369181转58588,58066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付剑亮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