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以骨骼肌含量、力量和功能下降为表现的综合症。患病率从3%到31%不等,在60岁至70岁的老年人中肌少症的发病率为5%~13%,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则高达近50%。年龄越大,肌少症发病率越高。肌少症严重危害健康,但发展隐匿,是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往往导致失能,生活不能自理,正常的身体功能和活动,如呼吸、站立、步行、社交都会受限制。而且肌少症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疾病共存,会增加死亡率。给个人增加疾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照护负担和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肌少症将是未来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现代社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导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提早加入“老年肌少症”的队伍。
肌肉量大幅减少的原因有哪些①久坐不动:越来越多人依赖电脑办公或娱乐。久坐不动,脚的肌肉就退化和慢慢消失,成为肌少症最强烈的诱因之一。
②不当减肥:近年来人们都非常强调减肥,也有人担心有三高,不吃肉,饮食里的热量和蛋白质不足,减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其实,肌肉是负责基础代谢的,如果肌肉越来越少,体脂不低反高,身体变得虚弱。
③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蛋白质是肌肉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老人咀嚼能力不好,咬不动肉,崇尚素食饮食,蛋白质就不够了。
④老化:肌少症在老年人中发生率很高,因为年纪越大,肌肉生长能力越弱,肌肉越来越少,走路、上楼梯,日常活动都会变得困难,而且非常容易跌倒。另外,肌少症的发生也与老化相关的性激素水平下降、线粒体功能下降、细胞凋亡、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慢性病等有关。
肌少症有什么危害①严重妨碍日常生活中的行动。
②跌倒:肌少症可使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增加3倍。跌倒已是老年人伤害的头号杀手,跌倒会造成脑部受伤、骨折等严重外伤。
③慢病病发生率增加:肌少症与糖尿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都有很大关系。骨骼肌是糖原合成和脂肪酸等代谢场所,一旦代谢紊乱,导致其他慢病发生风险增加。
④免疫力下降:研究发现只要肌肉量下降10%左右,人体的免疫能力与染病风险就会开始增加;当肌肉量下降30%左右时,患重症的几率就会大幅提升;当肌肉量下降超过40%时,感染肺炎、造成死亡的风险就将大幅提升。
⑤抗压能力下降:骨骼肌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人体遭受外界打击时候的储备能力。不管是什么疾病,肌少症病人住院,死亡率都比其他人高很多。
肌少症如何诊断诊断肌少症需要需结合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躯体功能状况三者情况,其中肌肉质量下降是核心元素。(1)常用的筛查试验:① 步速测试②手握力测量③小腿周长检测。(2)肌量检查:双能量 X 射线吸收仪(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CT、MRI、超声等。05肌少症该如何进行干预治疗?肌少症的干预治疗包括运动干预、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并联合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有康复医师、治疗师和营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处方。
相关链接:上海八院开设“肌少症康复、营养、护理联合门诊”联合门诊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肌少症联合门诊多学科团队联合康复医学科、营养科、护理部等专家,对患者进行精准评估,包括运动能力、平衡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及等速肌力评估、营养量表评估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予以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等治疗。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的基础上由康复医师、治疗师、营养师和护师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本门诊旨在关注老年人的“亚健康”状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门诊地点:1号楼门急诊六楼 康复医学科2号诊室。
文章来源/上海八院宣传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顾潘庆
图片来源/pixabay(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