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2023年ICO/IARC中国HPV及其相关疾病报告显示,2020年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肿瘤第三位,新发病例数约将近11万,死亡病例将近6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宫颈癌发病的来源
有资料表明,宫颈癌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和不洁性生活有关。
1.性伴侣越多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越高。
2.发生性关系的年龄(尤其是不洁性关系)越小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越大。
3.如果性伴侣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话,包皮垢不清除,也会提高女性患宫颈癌的危险性。
性病科和妇产科医生发现,无性生活史的修女、尼姑和处女,几乎都不发生子宫颈癌,这种情况与太监不患前列腺癌的原因一样。
有人经统计研究后发现:
1.结婚年龄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20岁以前结婚的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比21~25岁结婚的妇女要高出4倍,比26岁以后结婚的妇女要高出7倍。
2.生育胎数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关。
生育5胎以上的妇女,罹患宫颈癌的机会要比生育5胎以下的妇女高出5倍。现在提倡“只生一个好”和计划生育,使宫颈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然而,由于受西方国家性观念开放的影响,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以及嫖娼卖淫等不洁性行为的增多,使宫颈癌的实际发病率仍有居高不下的趋势。
1.不洁性交可以诱发宫颈炎,而罹患宫颈炎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可能性要比未患宫颈炎的妇女高出2倍。
2.子宫颈受到单纯疱疹病毒II型感染,也容易诱发宫颈癌。同时还发现,受这些病毒感染的患者,得宫颈癌的机会是未曾受这些病毒感染者的6倍。
由于性生活紊乱和不洁性交者受感染机会多,因此,比较容易罹患宫颈癌。
宫颈癌的早期有何信号?
早期宫颈癌多数无症状,或仅有类似宫颈炎症状,易被漏诊误治。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早期信号。
1.阴道异常出血
在两次月经之间的非经期性少量出血和绝经后阴道出血。这种不规则的出血常是宫颈癌的早期信号。在性交后或妇检双合诊时,或便秘用力之后,阴道分泌物(白带)中混有点滴状鲜血,有时呈条状,有时呈暗红色。妇科检查行双合诊时不一定能见到血迹,但在后来的白带中可发现有血迹。一般年龄在30岁以上生育且夫妇生活在一起的妇女,如突然出现性交后阴道点状出血,应作为宫颈的早期信号加以重视。
2.阴道分泌物出现异常
一般为白带增多,并伴有颜色和气味的变化。白带增多一般多发生于已有接触性出血之后,初起是正常色味,渐渐出现浆液性分泌物。
3.宫颈癌的晚期可能发生的异常症状
包括阴道大出血、盆腔疼痛、贫血、尿频、尿急、尿痛、排便困难、下腹浮肿等症状,检查时宫颈上有肿块,但当面目全清易诊断时已为时过晚了。
宫颈癌年轻化主要有哪些特征呢
1.宫颈癌恶性度增加,死亡率也相应上升。
2.隐性宫颈癌占多数。
所谓“隐性宫颈癌”即指在早期发病阶段常常不显示任何症状,没有老年患者那样明显的出血先兆,甚至医生检查时,宫颈癌外观也呈正常形态。因而易被漏诊、误诊。有的误为宫颈糜烂,进行不当的电烙、激光治疗,加速了癌变进程,从而贻误了早期的正确治疗。
3.早期病变中淋巴细胞转移的阳性率高达60%以上,而40岁以上的淋巴细胞仅为20%。
诊断宫颈癌的方法有哪些?
1.妇科检查
已婚妇女,每1~2年应检查一次。
重点检查宫颈大小、外形、质地、宫颈管粗细,是否有接触性出血;
其次检查外阴、阴道、子宫及宫旁组织的情况。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已婚妇女,每1~2年应检查一次。
此项检查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及防癌普查首选的筛选方法。
3.阴道镜检查
怀疑患宫颈癌者,不妨做此项检查。
此项检查可以发现肉眼看不见的病变,在阴道镜检查中取可疑部位活检,能提高活检准确率。
4.碘试验和肉眼观察
已婚妇女,每1~2年应检查一次。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发展中国家采用肉眼观察,作为宫项癌初筛方法,即用3%~5%醋酸溶液抹宫项后,观察宫颈上皮对醋酸的反应,再在白色病变区取组织活检。
5.宫颈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
此项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可靠依据。
本文供稿/滕叶琳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图片来源/pixabay(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