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 孙连洲 程思 报道 童年情绪障碍主要指特发于童年时期的一组心理障碍,其发病与生物学、社会心理学及个性特征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等症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哭闹、发脾气、痛苦、淡漠等表现,严重者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类行为,一定要及时干预。
11岁的小译(化名)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的他,本该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但他却出现了厌学情绪,不想去学校。不明所以的父母认为孩子是单纯的调皮捣蛋,起初对他一番好言相劝,但他却并不买账。父亲怒火攻心后便对他拳脚相加。对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武力教育不仅未起到威慑作用,反而激起了小译内心的反抗意识。他情绪激动,对着父母大声吼叫,在家把电视机、玻璃砸坏,还闹着要跳楼。父母无奈之下将他带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医生经过查体及反复追问病史,诊断其为“童年情绪障碍”,并收治住院。
据悉,小译今年暑假开始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不愿外出,也不愿与他人接触,有客人来访便躲在房间。8月底临近开学,他十分抗拒去上学,并与父母吵闹要求他们办理转学手续。小译自述由于成绩优异,他被老师选中担任班长、大队长等职务。担任班干部期间,出于对班级管理的责任心,与同学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他觉得“得罪”了部分同学,总会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平日里,老师出于对班干部的信任也会对他有所偏袒。久而久之,大家会有意无意地疏离他。遭遇同学的孤立,父母只是简单地教育他不要因为成绩好、做了班干部就脱离同学,要学会与大家打成一片。人际交往遇冷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小译选择拒绝上学,甚至想以转学的方法来逃避人际交往中的挫折。
小译的父母坦言,一直以来对孩子比较宠溺。不论孩子提啥要求,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他们都会尽量满足。这也养成了小译个性要强、做事追求完美,甚至有些自负的性格。孩子越来越接近青春期,对父母的管教也不像之前那样听从。尤其对母亲,小译一言不合就会闹脾气,故意顶撞母亲。
刚入院时,小译十分抗拒医护人员的治疗,与医生沟通时态度十分恶劣。该院儿童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君针对小译的病情进行研判分析,制定了专业的治疗方案,予以药物改善和稳定情绪,并联合暗示治疗、松弛治疗、森田疗法、脑反射治疗等心理及物理治疗。李君介绍,经过十天左右的住院治疗,小译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缓解,对医生的治疗较为配合,和父母的关系也改善许多。再过一段时间,即可出院回家。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