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大肠癌会不会遗传?

2025-03-2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研究证明,大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约15%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通常是由于相似的生活环境、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不会遗传。另外的5%是遗传性结直肠癌,是真正意义上的遗传性疾病,是由于胚系基因突变引起的,会遗传给下一代。

  随着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肠癌会不会遗传?“这个问题越来越被患者和家人所关注,那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大部分大肠癌是不会遗传的!但是,为什么临床中的一些大肠癌患者的家人也有同样患病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家族史,家族史指的是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或者腺瘤病史。一般第一个到医院就诊的肠癌患者为先证者,他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就是一级亲属。也就是说,在家庭树上,他周围的一圈人就是他的一级亲属,再往外扩一圈是他的二级亲属。

  研究证明,大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约15%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通常是由于相似的生活环境、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不会遗传。另外的5%是遗传性结直肠癌,是真正意义上的遗传性疾病,是由于胚系基因突变引起的,会遗传给下一代。

  接下来,我们分两大部分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什么是遗传性结直肠癌?

  如果父母有一方患有遗传性结直肠癌,遗传给子女的几率在50%左右,而且这类疾病往往不是单纯的肠道器官有问题,身体内其他器官,如胃、子宫内膜、胰腺、胆道等器官也可能会有癌症表现,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目前,已证实的相关致病基因为MMR家族中的MLH1、MSH2、MSH6或PMS2基因,因此需要进行基因诊断来确诊。

  这个疾病发病年龄早,中位年龄约为44岁,除了结直肠癌外,还容易发生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胰腺癌、输尿管癌等多种癌症。

  因此,一旦确诊为林奇综合征,或者具有林奇综合征家族史,越早进行肠镜筛查越好,筛查越频繁越好。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主要由APC基因突变引起,结肠里有数十枚或数百枚腺瘤性息肉。它的筛查要点是10枚以上的腺瘤性息肉。

  FAP患者发病比较早,通常从十几岁时开始出现腺瘤,如不治疗,至50岁时100%的患者会转变为结直肠癌。而且,这类患者罹患其他癌症风险,如胃十二指肠息肉、硬纤维瘤、甲状腺肿瘤、脑肿瘤、骨瘤、胰腺癌、肝癌等风险也很高。

  这个病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其癌变风险。FAP也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因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非常有必要。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幼年性息肉综合征(JPS)、锯齿状息肉综合征(SPS)这几种遗传性疾病比较少见,在这里不在详谈。

  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

  大部分结直肠癌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有遗传倾向,也就是说有家族史的人,只是患病的概率要相对高一些,可能会得结直肠癌。但是,结直肠癌的发病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有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同时也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食用高温油炸等食物)密切相关。所以,没有家族史,也可能会得结直肠癌。

  写在最后,我们常建议人们定期体检,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同样,对于结直肠癌来说,有家族史或者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到胃肠外科进行肠镜、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将癌症防控提前。

  专家简介:

  王志刚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博导,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

  擅长:大肠癌腔镜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各类复杂肠癌如局部晚期肠癌、低位直肠癌、复发肠癌的手术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肠癌手术、3D/4K/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各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近年来开展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在国内最早提出复杂肠癌概念,开设并领衔国内首个复杂性大肠癌多学科诊治整合门诊(近期更名如下),开设国内首个聚焦复杂性大肠癌诊治的公众号。六院肠癌MDT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局部晚期和复发难治性大肠癌病例。开展了全盆腔脏器切除、腹膜肿瘤减灭术、联合脏器切除、复发肠癌多次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为很多这类病人实现了治愈或者长期带瘤生存。成为中国主流学组唯一一个聚焦复杂肠癌治疗的专委会第一届副主委单位。担任上海六院胃肠外科主任,带领科室团队广泛开展了所有类型的腹腔镜为代表的腹部微创手术,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胃肠肠肿瘤根治术,熟练开展ISR/改良Bacon等各类低位和超低位保肛手术。在胃肠道肿瘤、腹盆腔肉瘤的外科治疗以及胃食管反流、切口疝、便秘、直肠脱垂等良性肛肠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ERAS的推广和老年外科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推动工作。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切除和质控学组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结直肠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腔镜学组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遗传专委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加速康复学组副主委、中国教育协会复杂疑难肿瘤专委会常委、宋庆龄基金会复杂疑难肿瘤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科普专委会委员等。担任上海市大肠癌质控专家组委员,上海市普外科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人才评审中心专家等。曾被评为上海市青年岗位工作能手,上海交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先后入选上海交通大学百人计划、上海市医学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高原高峰计划及跟踪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上海市科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上海市卫健委等课题10余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拥有专利多项,带教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多位。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胃肠肿瘤及腹盆腔肉瘤多学科整合门诊:周一下午

  文章来源/肠路漫漫公众号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