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病治病 >

莫把孩子身材矮小 当成“晚长”

2015-03-0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一点,但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如愿。有关孩子的身高,有许多令人遗憾的误区。一般情况下,家长总是在子女发育定型后,才发现他们是高是矮。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一点,但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如愿。有关孩子的身高,有许多令人遗憾的误区。一般情况下,家长总是在子女发育定型后,才发现他们是高是矮。即便早就发现孩子身材较同龄儿矮小,也常误以为是“晚长”,认为以后发育时自然会长高的,即所谓的“蹿个儿”,但是等到青春发育时,才发现孩子身材矮小,这时,最好的治疗良机往往已经错失了。那么孩子个矮属不属于“晚长”呢?家长仅凭想象是难以判断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到正规医院儿科生长发育或矮小门诊进行详细检查后才能确定。

  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的成长环境下,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的平均值2个标准差,或者身高低于该人群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者。

  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除了人体内分泌的调节作用外,还有两个基本因素,即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营养及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占60%-70%,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决定了生长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骨干之间的骨骺增长,骨骺的发育贯穿整个过程,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着增加。骨龄即是骨骼发育的年龄,代表着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评估小儿生长发育状况的良好指标。因此,若想了解小儿生长的潜力,是否还有生长空间,需要到医院拍一个手部X线片做骨龄的测定。

  人的一生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即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出生后的第1年身高可增加25厘米,第2年增加10厘米左右;2岁以后直至青春期前基本保持匀速生长,每年大约5-7厘米,而进入青春发育期,平均每年可以增高8-10厘米,在此期间女孩身高增加约23-25厘米,男孩身高增加约25-28厘米。这两个时期是决定儿童成年后身高的关键时期。医学研究表明,4-8岁是矮小症治疗的最佳时机,在这期间,建议家长详细记录孩子的生长情况,定期帮助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并做记录,了解孩子的年生长速率,如果3岁以上的孩子生长速度小于每年4厘米,则要想到有没有生长障碍。此外,家长还应该记录孩子的青春发育情况,比如女孩子何时乳房发育、何时初潮,男孩何时睾丸发育、有没有变声等现象。因为这些生理现象与孩子长个儿有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帮助家长走出儿童矮小的认识误区,普及科学的防治知识,河北医大三院定于3月2日至3月5日(周一至周四),在门诊1号楼2层儿科矮小特色门诊,举办“关爱矮身材儿童成长咨询及骨龄检测” 活动,届时由专家坐诊,将为符合矮身材标准的儿童免费拍手片测骨龄,查明矮小病因,进行针对性指导。家长可拨打电话0311-88602260咨询。 □陈晓青

  (来源:河北日报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