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诊断技术 >

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

2014-09-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骨髓增殖性肿瘤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 MPN) 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骨髓一系或多个髓系(包括粒系、红系、巨核系和肥大细胞)细胞明显增生。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无效造血不同, MPN 中增殖的细胞多分化成熟且发育相对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增加,常见肝脾肿大。 本组疾病包括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伴 BCR-ABL1 阳性( chronic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骨髓一系或多个髓系(包括粒系、红系、巨核系和肥大细胞)细胞明显增生。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无效造血不同,MPN中增殖的细胞多分化成熟且发育相对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增加,常见肝脾肿大。

  本组疾病包括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伴BCR-ABL1阳性(chronic myelogenous leukaemia,CML,BCR-ABL1 positiv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不另作特殊分类的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肥大细胞增多症和不能分类的MPN等。

  CML伴BCR-ABL1阳性是一种与定位于Ph染色体上的BCR-ABL1融合基因密切相关的MPN,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但BCR-ABL1融合基因可见于髓系细胞、部分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按自然病程可分为3期: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变期(blast phase,BP)。

  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系增生为主的MPN,其红细胞生成增多不依赖于正常红系细胞造血调节,几乎所有病例都携带JAK2 V617F或功能类似的JAK2基因突变。ET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数持续增多为特征的MPN。IMF是病因不明的以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MPN,伴有髓外造血。IMF分为2期,即纤维化前期和纤维化期。

  几乎所有的MPN都含有编码胞质或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的异常克隆,如基因易位或点突变,异常克隆通过编码异常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激活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某些遗传学异常,如CML中的BCR-ABLl融合基因与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使得这些遗传学异常成为疾病分类的标准,并提示异常增殖的骨髓细胞是肿瘤性而不是反应性。

  【实验诊断】

  (一)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伴BCR-ABL1阳性

  1.血象  CP时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多(12~1000)×109/L,可见不同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以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居多,无明显发育异常。可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原始细胞一般<2%。AP和BP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其中AP时可达10%~19%,BP时≥20%。

  2.骨髓象  CP时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粒红比值可达(10~50)︰1。偶见Auer小体,疾病晚期可见假Pelger-Hu?t核畸形,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亦增多。原始细胞常<5%,原始细胞>10%时预示疾病进展。红系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的数量可正常或轻度增多,以成熟巨核细胞为主,可见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可见类戈谢细胞和类海蓝组织细胞。可出现中度到重度骨髓网状纤维化,其预后较差。骨髓活检时骨小梁旁区幼稚型细胞增多,成熟中性粒细胞多定位于骨小梁间区域。

  3.细胞化学染色  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减低,甚至缺如。若合并感染、妊娠或发生急变,NAP积分可升高。治疗获得完全缓解时,若NAP恢复正常,提示预后较好。BP时,细胞化学染色的表现同急性白血病。

  4.免疫表型分析  BP时免疫表型较为复杂,可表达髓系和淋系分化抗原。急粒变时多表达CD33、CD13、CD15、CD14及HLA-DR;急淋变时多表达CD3、CD7、CD2、CD5、CD10、CD19、CD20、CD22、SIg及HLA-DR;巨核细胞变时可出现CD41a、CD41b及血小板过氧化物酶阳性。多出现粒系及淋系抗原的共表达,部分急变期患者符合MPAL诊断标准,但普遍认为这是CML的急变期,而非MPAL的新发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