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诊断技术 >

呼吸系统肿瘤(肺癌)的实验诊断

2014-09-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肺癌(lung cancer)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一般指的是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胸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恶性淋巴瘤,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

        肺癌(lung cancer)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一般指的是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胸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恶性淋巴瘤,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表皮细胞。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而女性得到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1。城市多于乡村。在人类因癌症而死亡的全部病例中,肺癌排第一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及我国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肺癌都是全部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近30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上升显著,其中死亡率从1973-1975年的7.1/10万升至1990-1992年的17.5/10万,增加147.4%,为上升幅度最大的肿瘤。1993-1997年北京市男性肺癌发病率为49.6/10万,死亡率39.9/10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9.1%,为恶性肿瘤首位死亡原因;1989年上海市区肺癌发病率男性为61.9/10万人,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1990年美国肺癌发病人数为15.4万人,同年死于肺癌者为14.6万人。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肺癌的危险因子包含吸烟(包括二手烟)、石棉、氡、砷、电离辐射、卤素烯类、多环性芳香化合物、镍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肺癌的分类及遗传易感性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和(或)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则称为周围性肺癌。

  (1)肺癌分类:肺癌有以下两种基本类型:①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类,15%~2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②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80%~85%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NSCLC中又可分为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和未分类,其中尤以肺腺癌最为多见。

  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小细胞肺癌特别容易转移,往往在被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因此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肺癌的遗传易感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肺癌是一种完全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疾病,肺癌发病主要归因于吸烟。然而,调查研究发现吸烟者中仅有10%~15%发生肺癌,而10%~15%的肺癌患者并不吸烟。显然对肺癌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即肺癌的遗传易感性。

  目前的研究表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主要包括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诱变剂敏感性和DNA修复能力以及某些基因的突变缺失。大多数的化学致癌物,无论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在体内都需要生物转化激活或解毒。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代谢酶分为两类:Ⅰ相代谢酶为代谢活化酶,前致癌物只有经过它们介导的氧化代谢活化后才能成为终致癌物;Ⅱ相代谢酶能催化内外源性物质氧化代谢的活性产物,形成亲水物质后降解并排除。由于这些代谢酶控制和影响了致癌物的代谢,故它们的遗传多态性在决定人群或/和个体的肺癌易感性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大量的关于遗传学改变同烟草致癌物易感性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类代谢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GST家族和NAT家族。而DNA修复是一系列与恢复正常DNA序列结构和维持遗传信息相对稳定有关的细胞反应。与DNA修复相关的酶和蛋白是由许多基因编码的,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或在人群中存在多态性异常时,将导致DNA修复能力低下或缺陷。研究显示,DNA修复能力低于一般人群平均水平的个体对肿瘤的易感性高。因此,DNA修复酶的多态性异常引起的DNA修复能力的差异可能是决定肺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