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70%以上,其他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少见,只占5%以下。致病菌常为一种,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男女发病率之比1︰10。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以生育年龄的已婚女性最常见,这与性生活有关。已婚女性发病率为5%,未婚少女发病率为2%,孕妇菌尿症发生率约为7%。男性50岁以后因前列腺肥大才较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女的尿路感染发病率可高达10%~12%,多表现为无症状细菌尿。长期卧床的患者留置尿管超过3天,90%以上出现菌尿症。
而真菌性尿路感染由真菌所引起特殊类型的尿路感染,发病率仅占尿路感染的0%~4.8%。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及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导尿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全身性真菌感染,常可经血流侵及尿路,但局限于尿路的真菌感染较罕见,常为上行性感染,主要累及膀胱和肾脏。
【临床表现】
1.急性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多由上行感染引起,一般由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炎症刺激所致,同时伴有急性尿道炎。主要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不适,部分患者排尿终末有中下腹痛。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常有白细胞尿,偶有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2.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①尿路刺激症状;②全身感染性症状,包括寒战、发热、乏力、头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血白细胞数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可发生败血症;③局部症状,常有腰痛、脊肋区叩击痛及压痛。一般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肾浓缩功能下降,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在有下尿路刺激症状伴真性菌尿的患者中,只有50%~70%感染局限在膀胱,还有30%~50%患者存在隐匿性的上尿路感染。因此,对于单纯表现下尿路感染的患者,也要警惕隐匿性的上尿路感染。
3.无症状细菌尿 又称为隐匿性菌尿,患者有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细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多见于孕妇、老人、留置尿管和使用尿道器械患者。如不治疗,约20%无症状细菌尿孕妇会发生急性肾盂肾炎,故产前检测应重视尿细菌定量培养。无症状细菌尿不会影响老人的寿命。
在真菌感染者中还可见输尿管梗阻型、肾乳头坏死型、瘘管型等临床表现。
【实验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尿常规、尿微生物检测等。
一、一般检查
1.尿常规 临床上最常用的检验指标之一,是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首选项目,且是绝对必需的。
(1)测定方法:尿液常规检测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分析物化学反应、尿沉渣显微镜形态学检测等几个组成部分。尿液的理化检测现多由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来完成。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的样品需留取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RCF)约400g离心5min,最后弃去上清部分,保留尿沉渣样本0.2ml待检,以确保同等程度的沉积。
(2)标本采集和要求:第一次晨尿为最佳选择,在未冷藏情况下需在1h内完成检测。也可留取新鲜随机尿液。
2.尿干化学法检测
(1)外观:尿路感染时尿色可清或混浊,极少数(<5%)可有肉眼血尿,脓尿时可呈灰白色云雾状混浊。由于尿液外观影响因素众多,诊断意义有限。
(2)显微镜检测:当尿沉渣白细胞数量>5个/HPF时,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炎症,但需注意的是,许多其他疾病影响到肾脏功能时,也会使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而碱性尿或低渗尿由于白细胞的破坏导致无法检出,故无白细胞检出也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当尿沉渣红细胞>3个/HPF时,称为镜下血尿,可见于半数以上急性尿路感染者;管型尿仅见于肾盂肾炎患者,尤其是白细胞管型对诊断很有帮助。未经沉淀的新鲜导尿标本镜检10个视野平均有真菌1~3个/HPF者就有诊断意义,其正确性为80%。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