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ML伴重现性遗鮮异常
1.AML伴t(8;21)(q22;q22);RUNX1-RUN-X1T1主要表现为粒系分化成熟障碍,类似于原FAB分型中的AML-M2b。
(1)血象: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亦可增多。
(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和巨核系增生减低。原始细胞中嗜苯胺蓝颗粒丰富,可见异常的粗大颗粒。Auer小体可见。骨髓中可见发育异常的早幼、中幼及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表现为核分叶不良(假Pelger-Hu?t核)及细胞质异常染色(均匀红染)等。少数病例原始细胞<20%,但仍应诊断为AML而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细胞化学染色:POX和SBB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AS-D-NCE染色阳性和α-NBE阴性。
(4)免疫表型分析:髓系抗原和系列非特异抗原如CD34、HLA-DR、MPO和CD13表达阳性,而CD33表达相对较弱。粒系分化抗原CD15和(或)CD65也可表达,有时呈现CD34和CD15共表达,提示原始细胞成熟的不同步化。可表达淋系抗原CD19、PAX5及cCD79a。表达CD56提示预后不良。
(5)染色体分析和基因检测:特异性染色体易位重排t(8;21)(q22;q22),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可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如性染色体缺失、d(9q)伴随9q22的缺失、KRAS或NRAS二次突变以及KIT突变等。
2.AML伴inv(16)(pl3,1q22)或t(16;16)(pl3.1;q22);CBFB-MYH11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异常分化并伴有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相当于原FAB分型中的AML-M4Eo。
(1)血象:与其他类型的AML没有明显区别。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以单核系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粒系常减少,红系及巨核系受抑。骨髓中可见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并以未成熟的嗜酸性颗粒最具特征性,在早幼粒及中幼粒阶段表现更为明显。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可出现细胞核分叶不良,原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少数病例原始细胞<20%,但仍应诊断为AML。
(3)细胞化学染色:异常嗜酸性粒细胞的AS-D-NCE染色为特征性的弱阳性,3%以上的原始细胞MPO染色呈阳性。
(4)免疫表型分析:白血病细胞高表达系列非特异抗原如CD34和CD117;高表达粒系分化抗原CD13、CD33、CD15、CD65和MPO等;表达单核系分化抗原CD14、CD4、CD11b、CD11c、CD64和CD36等。
(5)染色体分析和基因检测:可见特异性染色体易位重排inv(16)(pl3.1;q22)或t(16;16)(pl3.1;q22),前者更常见。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也见+22、+8、del(7q)或+21。22三体在AML伴inv(16)(pl3.1;q22)异常者中极具特异性。伴随KIT突变者的复发风险较高,预后较差;而伴随22三体者预后较好。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APL)伴t(15;17)(q22;ql2);PML-RARA表现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包括颗粒增多的粗颗粒型和颗粒减少的细颗粒型,细颗粒型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型相当于FAB分型中的AML-M3。
(1)血象:白细胞总数通常<15×109/L,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也可增多。Auer小体易见。
(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及巨核系增生减低。原粒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为主。部分细胞胞质中含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可呈束状排列,似柴捆样,也称为"柴捆细胞"(faggot cells)。也见细颗粒型早幼粒细胞,胞质中嗜苯胺蓝颗粒细小而密集,似尘埃样,易与单核细胞混淆。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