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技术 > 诊断技术 >

性腺功能紊乱的实验诊断

2014-09-1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性激素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大类,后者又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包括影响胚胎发育,刺激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维持性欲,促进性特征的出现并维持在正常状态,影响蛋白质合成代谢、脂肪代谢、骨骼代谢、水盐代谢及红细胞生成等。

        性激素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大类,后者又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包括影响胚胎发育,刺激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维持性欲,促进性特征的出现并维持在正常状态,影响蛋白质合成代谢、脂肪代谢、骨骼代谢、水盐代谢及红细胞生成等。性激素的主要分泌部位为睾丸、卵巢、子宫以及肾上腺皮质。各种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如下丘脑分泌的GnRH和垂体分泌的LH、FSH,性激素又可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功能进行反馈调节,从而维持各种性激素水平的稳态。

  一、性腺功能紊乱的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血清性激素检测指标主要有睾酮、雌二醇、黄体酮、LH及FSH,大多采用RIA或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最好采用LC/MS-MS。血中性激素水平特别是雌性激素水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女性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存在较大的差异,单次测定结果,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性腺的内分泌功能,大多须进行必要的动态功能试验,才可对性腺内分泌功能状态作出诊断。性激素分泌虽无明显的昼夜节律,但每日中仍有一定波动。通常清晨高于下午,青春期这种波动更明显。为便于比较,一般均在晨8:00点采血。

  (一)黄体酮检测

  黄体酮(progesterone)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临床意义】

  (1)血中黄体酮升高可见于以下情况:①观察妇女排卵的时间及黄体酮的生成情况:在排卵的-1,0,+1天,黄体酮含量成倍增加,提示为有排卵;②正常妊娠、双胎和多胎妊娠时黄体酮合成量明显增加,血液中黄体酮水平相对升高。③妊娠毒血症、先兆子痫、葡萄胎及原性高血压时,黄体酮含量也会升高。

  (2)血中黄体酮含量降低见于以下情况:①先兆流产、宫外孕、早产、闭经、不孕症;②黄体功能不全,卵巢黄体发育不全时,黄体酮含量相应降低;③肾上腺、甲状腺功能严重失调也可影响卵巢功能,使排卵发生障碍,黄体酮含量也会相应降低。

  (二)雌二醇检测

  雌二醇(estradiol,E2)主要由卵巢滤泡、黄体及妊娠时胎盘生成。检查血、尿中雌二醇对诊断性早熟、发育不良等内分泌及妇科疾病有一定价值。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儿童女性化、产生雌激素的肿瘤、男子乳房发育症、肝硬化失代偿期、肾上腺皮质增生。

  2.降低  见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性矮小症、妊娠中毒症、无脑儿。

  (三)睾酮检测

  睾酮(testosterone,T)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酮。它是主要的男性性激素及同化激素。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它对健康及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增强性欲、力量、免疫功能、对抗骨质疏松症等功效。据统计,成年男性分泌睾酮的分量是成年女性的分泌量的20倍。测定血清睾酮是判断性激素紊乱疾病的常用试验。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特发性性早熟和儿童的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男性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妊娠期的绒毛膜上皮疾病、睾丸女性化、原发性多毛症。摄入巴比妥类镇静剂、氯米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2)减低:见于唐氏综合征、尿毒症、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肝功能不全、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隐睾症。女性睾酮较男性为低,随月经周期变化,静止和葡萄糖负荷后雄性激素下降,活动后上升,女性男性化时可升至7.0nmol/L以上。摄入雄激素、地塞米松、地高辛等药物及乙醇使结果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