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实验诊断有确诊价值。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所致的染色体病发病率高,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金标准,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病需进行相关基因的测定,本章较详细地介绍了常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核型描述的解读,以及常用基因突变测定方法。遗传病具有终生性、垂直传播和不可治愈的特点,出生缺陷的预防与控制是重点,孕妇母体外周血标志物筛查与胎儿羊水脱落细胞、绒毛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本章介绍遗传性、先天性疾病产前筛查、诊断的内容、方法、意义和流程等。介绍的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目标疾病有:21-三体征、18-三体征、13-三体征、神经管缺陷等;新生儿筛查与诊断的疾病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孕期TORCH感染也可致胎儿异常在本章也作了介绍。
概 述
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以个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或存在致病性改变,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一大类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又以细胞水平的染色体畸变和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为主,具有垂直传递和终生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大多在1/千~1/万之间,属于少见或罕见性疾病。遗传病的实验诊断学是遗传学与实验诊断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一门学科。实验诊断在遗传病的诊断中有决定性作用。遗传病可分为三种①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指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②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monogenic disorder;single gene disorder),指由单个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③多基因遗传病或多因子疾病或复杂性疾病(polygenic disorder;multifactorial disease;complex disease),指由多个易感基因突变加上环境因素(如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影响所致的一类疾病。根据遗传病的遗传因素及发病机制采用不同的实验诊断学技术。遗传病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显得非常重要,产前诊断就是预防缺陷儿出生的重要举措。
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对胎儿先天异常(遗传病与非遗传病)和宫内感染进行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遗传学、影像学、围产医学等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产前诊断是针对孕妇开展的技术,目标是预防胎儿的出生缺陷,包括遗传病和部分其他畸形。有效的产前诊断是减少人群出生缺陷、控制遗传病的重要手段。疾病诊断的常规方法是以疾病的表型改变为依据,如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等。而产前诊断很难以临床表现(表型)为切入点,多依据遗传诊断做结论。不仅仅是患病胎儿的表型难以被发现,并且有些遗传病患者虽然遗传了致病基因,但是发病时间却较为延迟,胎儿时期往往表型正常。例如,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在5岁时发病,20岁左右由于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成年型多囊肾通常在35岁以后出现症状等。除偶然事故外,人类疾病都可追溯到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疾病中,两者的作用强度和主次地位不同,出生缺陷的疾病也不例外。产前诊断技术融汇了遗传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产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本章所能涉及的仅仅是实验诊断这一部分,包括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