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71岁的王女士退休前是某大学教师,她工作认真,对待生活也非常认真。
最近,她拿着每天记录的“血压记录本”来医院就诊咨询。
她先是打开手机,问我们是否知道11月中旬《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然后摊开她的血压记录本忧心忡忡地咨询:
我的血压经常是130-140,需要按照新指南再调低点吗?吃了6年的高血压药需要更换吗?
76岁的李老伯每天都做核酸检测,邻居不解:“您又不上班何必每天都做核酸呢!”
李老伯回答:“因为我有高血压,肯定会得心脏病的,随时准备到医院挂急诊,我的健康码要永远保持绿色,医院的大门才进得去啊!”
那天晚饭后,李老伯感觉胸闷、心慌,赶紧打车到医院挂了急诊。医生接诊后做了相关检查和处置,建议他次日再到心内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当晚李老伯心情紧张得一夜无眠,次日做了核酸马上又赶到医院心内科门诊。
经过“冠脉CTA(增强)造影”检查,报告显示:1.冠脉轻度粥样硬化2.MLAD心肌桥伴明显收缩压迫。
拿到报告的李老伯焦虑地问: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
据我国民政部统计资料,截止202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人数已经达到2.67亿。
最新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中罹患高血压者已经达到50-60%。
最新颁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130/80 mmHg。如果以此标准估算,我国高血压患者数将至近5亿。
血压诊断新标准给部分老年人带来一定的困惑,比如文中的王女士。
我们认为,老年人的血压标准可以放宽一些,因为血压太低或者太高都会给患者带来隐患。老年人血管多数已经不同程度地硬化,血压太低使得组织供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
但是如果血压过高,亦诱发造成脑梗、脑出血等等并发症。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如何自己监测血压,保持一个稳定的血压状态是每一个高血压患者的必修课。
我们提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要注意相对的稳定性,在用药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测量血压平稳后就可以服用维持量,轻易不要换药,更不能因为血压平稳了就自说自话停药。
高血压和心脏病的确有一定的关联性,高血压确实是心脏疾病的致病因数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加,原本的高血压会损伤患者血管,形成血管内“垃圾”,即“粥样”病变。比如文中的李老伯,他知道高血压对心脏会造成影响,非常警惕甚至焦虑担心自己是否会罹患心脏病。
李老伯们的担忧是正常的,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培养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减缓高血压对血管损害、远离心脏病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请注意以下两点:
1.可以关注但不可过度。
明白自己是高血压患者,但不可过度关注血压,因为血压是波动的,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让血压保持平稳。同时,要明确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血压标准是不同的。
2.适度紧张但不可焦虑。
俗话说:树怕空,人怕松。老年人要寻找生活的乐趣,有一定的生活目标,才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血压上。心情舒畅了,按照医嘱用药了,血压自然就会保持平稳。
专家简介:
侯晓峰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学组成员,同时是国家药监局CFDA临床试验飞检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工作,以及心内科药物、器械等临床试验质控工作,对心血管领域疾病诊治、教学及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因素防治。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
周四下午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擅长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控等疾病的诊治。
本文作者/侯晓峰 张洁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