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2021年8月21日周六,这一天,应该记录。
它将成为始建于1904年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故事中的一个。
故事的起源:
买菜回小区的我遇到邻居甲:“我发你的微信怎么没有回?”
“哦,手机在充电,没带。”我说。
“你们六院封掉啦!疫情!隔壁这栋楼住的都是你们六院的医生,也要封掉吗?”
“我还真不知道……”
六院怎么啦?我曾经就职30年的六院怎么啦?怎么有种“打断胳膊连着筋”的感觉?
快回家,看手机。
此时是当日上午8:43分。
快速浏览了朋友圈,没有一点相关的信息!
查“今日头条”,28分钟前有一条信息: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封了,在里面滞留的人和病人家属也不太要担心。医院虽然封了,但点外卖可以送到后门,警戒线外面有医院专人拿进去,大早上有给医院食堂送菜、米油的,都可以放在医院后门,有警察指定放在一个位置,经过消毒,再由医院的人拿进去。上海人民政府针对疫情保障市民生活,物资供应还是很给力的。
还看到一个短视频:
一女性对着镜头说:今天上午8点本来说好要去六院接父亲出院的,接到医院通知不能去了,六院封啦……
再看邻居群:
邻居乙:我因为心跳130,血压220,这两天呼叫120到六院看急诊。今天是让我把监测24小时的血压监测仪交回去,一早我就“跌跌冲冲(沪语)”去了,结果不能进去,六院封掉啦!……
邻居纷纷冒泡关心:
邻居丙: @邻居乙天热秋老虎,注意身体啊!
邻居丁: @邻居乙 谢谢你及时告诉我们!
邻居戊: @邻居乙 赶紧换一家医院看病, 中山医院近 ,技术也好,不要等不能等,快去吧!
楼组长:说得对,妹,六院封了,还是转换医院,你血压高一定要重视,要即时就诊,不能拖延。
邻居甲:刚才我也(到)现场看过了,是不是要14天啊。
对啊,是不是要十四天呢?六院离得最近,看病方便啊!
生命守护神!
终于有来自守护神的确切消息:
“我是凌晨3点接到电话到医院查核酸……”
关乎疫情防控大事。
识相。闭嘴。
等待。祈福。
我就相象一下被召回院的同事们吧:
电话铃声,起床穿衣,打车到院。
进科室,穿白大褂,戴口罩。张嘴化验
……
和我一样耐心等待着结果
……
不知道是不是全院的病人也要检查?
不知道是不是全部的医护员工都要检查?
不方便问,那我就想象,一定是的。
大概全部合起来要万把人呢!
这么大的核酸检测工作量要等多久啊!
故事中的故事
等待中,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一跤摔出四种病,敢担风险救人命”的稿件,节选之:
普外科 黄新余 教授
内镜室 陈尼维 教授
眼看(74岁)赵老伯出血情况越来越严重, 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处在严重休克状态,生命垂危,而出血原因仍然不明确,此时贸然手术探查成功止血概率几乎为零。怎么办?值班主任找到黄新余教授。时间已经到了半夜12时。
“这是一条人命啊,请您再来院我们还是再找一找原因吧。”黄新余教授亲自打电话给已在家入睡的内镜室主任陈尼维教授。
半夜三更从家中赶来的陈教授和黄教授一起冒着夹层动脉瘤破裂和休克的极大风险为赵老伯再次做床旁肠镜检查。
终于,他们在赵老伯离肛门7公分的直肠处发现了数个铜钱样大小的溃疡,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专家意识到这些溃疡不是出血的原因,肠镜再往里探究,在乙状结肠发现了一个约3公分的肿瘤,同时还在活动出血!出血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
紧急手术是挽救垂危中的赵老伯生命的唯一方法。
……
凌晨四点,赵老伯的出血终于止住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又发生了!
医务人员非工作时间被召回医院司空见惯,而今天的召回做核酸检测是抗疫重要的方法。
当日下午四点多,我在小区遛弯。
遇到邻居也是六院同事的丈夫:
“她好吗?”我问。
“刚刚放啦……”他笑答。
又遇到邻居也是六院同事:
“回来啦?”我说。
“半夜1点钟去查核酸……”她一脸倦容。
还遇到隔壁小区的邻居也是六院同事:
“没事吧?”我搭讪。
“一切正常一切正常……”专家走近隔着围栏挥挥手。
开心!我们的六院解封啦!
赶紧发朋友圈:
吓死宝宝啦!为同事们捏把冷汗!好在今天温度较高!亲们今晚犒劳自己一下吧!
看朋友圈,我的同事们欢呼雀跃,一片欢腾!
幽默风趣的话儿让我忍俊不禁:
借微博图片记录下六院人的同居经历,玩笑时有说过,一旦封院就没日没夜打牌,但正(真)面临时,每一刻都在想什么时候能回家,出门时简单准备的衣物一样没用上,谢天谢地!
尽心尽责的叮嘱让我钦佩感动:
警报解除,周一照常。
谢谢大家关心!我院已恢复正常诊疗秩序,预约下周一整形外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可放心前来。
借用心内科博士的一句话结束这个六院故事:
虚惊一场,
自由真好!
文章来源/老姿色份子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赵青青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