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健康管理如何引领体检

2022-04-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你会主动体检吗?你能及时拿到体检结果吗?你看得懂体检报告吗?你的第二次体检结果比第一次好吗?“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专家们不无担忧地说,“体检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但也正被越来越多人误解。”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你会主动体检吗?你能及时拿到体检结果吗?你看得懂体检报告吗?你的第二次体检结果比第一次好吗?“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专家们不无担忧地说,“体检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但也正被越来越多人误解。”

  时下,健康体检虽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专家提醒健康体检服务机构,为了让接受体检者能达到体检的最好效果,在体检前、中、后这三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引导、评估的和干预中每一个着眼点。

  体检前:让大家认识到体检的好处

  大刘和小刘联手经营一家汽车装潢公司,由于经常加班,员工健康状况较差。43岁的大刘提出,组织职工做一次全面体检。37岁的小刘却反对:花几万元不划算,不如等业务清淡之时,多放几天假,让员工好好休息一下,自然会恢复健康。

  深思熟虑后,他俩决定还是于去年6月让全公司员工参加了体检,结果显示,大刘和小刘都患有中度脂肪肝。

  今年上半年,公司再次组织体检,结果迥异:大刘的脂肪肝已痊愈,小刘却出现严重的肝纤维化现象。原因是大刘遵从医嘱,戒了酒,坚持每天散步1小时;小刘却是老样子,酗酒应酬,以车代步,生活没规律。

  “肝细胞严重受损,再不重视,下一步就是肝硬化甚至肝癌!”医生发出“最后通牒”。

  医生的话: “我要体检”和“要我体检”,两种态度的差别,在这两兄弟身上显而易见。上海目前的体检大多是“单位组织”的。愿意自掏腰包做体检的人,寥寥无几。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上海个人自费体检者约占全部体检人数的20%。反观欧美国家,多数家庭把体检费用纳入正常开支,孩子自出生起就有健康档案,全家定期体检,报告集中保存。

  体检中:做到第一时间告知体检结果

  去年6月的一天,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三数学教师小徐到校给学生上辅导课。中午,2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如果不是上午给学生上辅导课,徐老师可能会避开这一劫。5月28日,他曾去医院体检。根据医院通知,应在6月3日上午领取体检报告。但他选择上午给学生上课,下午领报告,结果竟在中午出了意外。

  直到去世,徐老师都不知道自己的心脏正承受怎样的负担,不知道自己已生命垂危。

  医生的话:他已患四五种心脏病,每种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他在第一时间被告知体检结果,悲剧不会发生。

  许多疾病的确认需要一定时间,而体检后3~5天才能出具完整报告。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患有心脑血管等大病和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一旦查出,如不及时治疗或隔离,随时会发病或传染,甚至猝死。上海目前只有个别专业体检中心实行了“重大疾病第一时间告知责任制”。

  体检后:健康干预不可少

  在苏州某广告公司任总经理的丁女士人到中年,上个月专程到上海体检。今年4月,她曾来做过乳腺钼靶检查,查出右乳房左侧有一钙化点,怀疑是恶性肿瘤,需要马上做进一步检查。

  因工作繁忙,丁女士当时很快返回苏州,逐渐淡忘此事。不久后,她每隔几天就会收到体检中心发来的短信,催促她去检查确诊,并执意要她10月份前一定要再来检查。复查结果,病情恶化,确诊为早期癌症,并已转移。好在发现及时,通过手术得到了康复。

  医生的话: 据了解,在不少发达国家,体检的名字早已被“健康管理”替代。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即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

  现在不少人开始重视体检,这是好事,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体检后的“健康管理”。不仅要仔细解读报告、加强档案管理、复检提醒、健康建议,还应加入大量健康干预手段,如:不良生活习惯干预、运动指导、营养指导等。有的国家建立了网上医患互动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及时得到健康咨询和医疗指导。

  健康干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个人的“健商”,反过来促进医务人员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本文作者/石晓娟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