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陈启仪:我们团队长达十年的粪里淘金之路

2023-04-0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粪便,本是避之若浼之物,但在我眼里反而如同一座金矿,在它身上可以探究无数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奥妙,更可以作为复杂疑难病的诊疗良方。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师,从研究生时就开始与粪便打交道,经常自嘲自己是一名“掏粪工”,不过那时谈到粪便也是觉得又脏又麻烦。但直到2010年,我遇到一名重度腹泻、休克的患者,该患者因为外院手术后肠瘘、腹腔感染而长疗程、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后,每日结肠造口液将近6000ml,内稳态和生命体征难以维系,经过2周的艰难治疗,症状毫无改善,感觉作为医生已经是黔驴技穷。此时我的导师李宁教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幼儿园取小孩的粪便纱布过滤后给患者鼻饲,果不其然,该方法得到快速奏效,第二天患者的造口液急速下降至4000ml,经过反复三次的治疗后,最终下降至1000ml/天。在当时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疗法和疗效,也激发了我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兴趣。此后,在李宁教授的带领下,我开始研究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

  医院于2012年成立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并且尝试利用菌群移植(FMT)来治疗一些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的疑难复杂病包括顽固性便秘、IBS、IBD等并有较高的疗效,且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诸多意外的惊喜,即在胃肠道症状改善的同时,肠道外的症状如糖尿病、帕金森症状、自闭症症状、严重过敏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些临床现象,让我对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也为我日后的临床研究和方向奠定了基础和信心。

  此后,在秦环龙院长和李宁教授的共同领导下,我们团队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粪里淘金之路。当时的FMT疗效和安全性在国际上还是受到一定的质疑,主要受供体筛选,大样本、RCT和长期随访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缺乏。FM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究竟如何?要想把好的疗效推广出去,首先要找到广泛认可的科学依据。我们团队经过十年,8547例患者和9万余次移植的经验总结发表于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证实FM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年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了我们团队8483例FMT供体的严格筛选和受体精准匹配标准的临床研究和中国标准。为了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团队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菌群移植治疗孤独症ASD患儿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FTACMT 研究)”。与此同时,由于团队已经具备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影响力,率先在国内牵头制定四部FMT相关专家共识,并制定FMT技术管理规范一部,以期促进我国FMT的规范和健康的发展。

  FMT在我们团队及国内同行的不断推动下逐渐发展的同时,它也给予我们极其丰厚的汇报,在秦环龙教授和李宁教授引领下,短短四年时间内,我们团队组建了包括临床与基础研究、菌液和胶囊制备、无菌动物平台、生物信息分析和检验检测团队共计60余人,并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和同济大学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3项,共计7300万元科研经费。团队完成的 “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的创建与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殊荣。

  在这十余年的职业成长过程中,我经历了从一名研究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和副主任,并迅速成为科室主任的蜕变,肠道菌群伴随着我的每一次成长。回首看如今肠道菌群的临床治疗作用,尤其是“肠道菌群移植”在我国的临床推广应用和规范化体系的建立,深为庆幸,我也在其中献出了一点绵薄之力。

  本文作者/陈启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陈    琦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