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庚子新年 共克时艰 愿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2020-02-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疫情当前,多少医疗同行告别了小家,奔赴抗疫一线!感谢你们的守护,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社会都在支持你们,盼望你们平安归来。

  罗文弢和凌启迪夫妇是新华医院药学部的两位普通员工,在这场疫情中,他们顾大局、舍小家,立足本职,共同踏上战“疫”一线。

  讲述者:药学部凌启迪

  2020年1月23日,是上海人俗称的“小年夜”,每每到了这个时候,上海人家就是正式进入过年的节奏了。我正兴致勃勃地准备着年夜饭,却接到了我家先生罗文弢的电话,他说上海要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今天要进行集中办公,晚上不回来吃饭了。他今年1月开始,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处挂职,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临时加班,结果成了整个春节假期里的新常态。当天凌晨,他2点多才回家,我睡梦中迷迷糊糊和他打了一个招呼,早上7点不到他又出门上班了。从小年夜到初七,罗文弢基本都处于这种连轴转的忙碌中。

  不多久,我所在的药学部也发出号召,鼓励大家报名增援发热门诊。我很想去,但有些犹豫,毕竟爱人忙得不着家,如果我去发热门诊值班,年幼的女儿可怎么办?为此我跟罗文弢通了电话。他说:“这种时候我们不能退缩,跟爸妈商量一下,他们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女儿虽小,我想她会明白。”我知道虽然他还是个入党积极分子,但从来都是以一个党员的准则要求自己的。听了他的劝,我果断把女儿托付给家里老人照料,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发热门诊的值班中。

  初起的发热门诊是24小时值班制,由医师、检验、药房、放射、护理和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发热门诊医疗团队,让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严格做到“五不出门”。年初二是我值的第一个24小时发热门诊班,虽然病人数不多,但我们始终精神紧绷,不敢大意一丝一毫。记得第一个接受我药学服务的上海老伯,他暖心地说:“医生,感谢有你们放弃休息守在这里,谢谢你们!新年好!“当时我听了非常感动,在疫情面前,患者和医者肩并肩,一定可以携手共度难关。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坚持下去决心。


(罗文弢和凌启迪夫妇)

  到了年初六,病人就明显多了起来。所有发热门诊的值班人员是一个整体团队,当医生护士忙于疑似病人诊疗判断时,预检分诊处各种来电,调遣人员接陪病人等等诸多沟通协调事宜就由药房人员承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程序报告要拍照传送,在医生不便亲自拍照时,就需要我们药房人员前去帮忙,整个团队通力协作。

  忙碌的白天过后,下午五点,我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来到清洁区的休息室吃晚饭。没吃几口,就被通知有患者前来。我赶紧穿戴好防护服,即刻进入工作状态。等到终于可以修整片刻,已经转眼过去了三个小时,我这才觉得饥肠辘辘,一口气把剩下的冷饭菜全部塞进肚子里。到半夜,我的胃就开始隐隐作痛,伴着阵阵恶心。平时防护服穿着就很闷,此时感觉就更加明显,再加上我平时戴眼镜,现在上面还要再垒一副护目镜,两幅眼镜的架子都搭在耳朵上,耳廓压得疼痛无比。我赶紧深呼吸了几次,为自己打气,凌启迪你要坚持住!

  忙的时候不觉得,直到第二天上午7点多下班时,我才觉得筋疲力尽。由于前一天下午有疑似病人,防护服我虽然穿戴到位了,但是谨慎起见,我决定把自己和家人隔离。老人很理解,吃饭时把饭菜送到房间门口。可是到了第三天,女儿点点开始不淡定了。近期她一直见不着爸爸,现在连妈妈都看不到了,小家伙开始哭闹起来,最后外公熬不住她,把她抱到阳台上,和我隔窗户见了个面。当我看到女儿的那一刻,我的眼眶红了,觉得亏欠孩子和爸妈。我赶紧抹了一下眼睛,对着家人精神饱满地挥挥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在发热门诊值班期间,党总支书记陆晓彤和同事们常发来微信问候,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我觉得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集体在关心着我们。想想家人和这个温暖的集体,连日来心里的紧张、身体的疲惫都消散了。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动力和信心。

  每年大年初一,按照家里的惯例都要拍一张全家福,2020的新春没有拍成。

  疫情当前,多少医疗同行告别了小家,奔赴抗疫一线,相比他们,我们夫妇只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当女儿歪着脑袋问我:妈妈,为什么你和爸爸都要去打“大病毒”时,我告诉她:“宝宝,成长就是慢慢学会责任和担当的过程,爸爸妈妈都是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担好自己的一份职责。”

  庚子新年,共克时艰,愿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本文作者:陈其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