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左腿骨折,到医院做了CT检查。主治医生考虑到他身体状况良好,提议手术治疗。
老人问:“这个手术你们怎么做呢?风险有多大?会不会有后遗症?”
医生很不耐烦地说:“你说的问题我们医生都考虑过,你干吗担心那么多!”
老人顿时激动起来:“我不了解手术过程,怎么放心让你们做呢?”
后来,老人没做手术就离开了医院,回家休养。
在我所了解的病例中,不乏这样患者或家属不同意医生治疗方案的情况。这源于很多人对医疗和疾病的认知存在着偏差,患者希望医生对自己的病症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决定是否同意治疗方案。
而有的医生认为工作忙,向患者做医疗科普缺乏时间;有的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患者听不懂。如此一来,就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甚至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沟通欠缺。
优秀的医生会让病人感觉到被关怀、有人情味,没有被冷漠,会让患者感到医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温暖”的。比如前文提到的这个案例,倘若医生能够这样说:“老人家,您的身板还很硬朗,可以耐受得住手术。再加上我们这个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风险不大,一个月后就能康复。如果您保守治疗,得卧床三四个月,而且很容易得褥疮等并发症。所以现在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做手术,您好好考虑一下。”相信经过医生这样一番耐心的解释,那位病人会感到医生的温暖,更加理解手术的必要性。
有人说:“打官司的谁会得罪律师呢?看病的谁会得罪医生呢?”
要知道,在温暖的医患关系中,医生理应是主角。在交流的过程中,医生作为解说者,应该与患者及其家人等倾听者达到治疗目标的一致,并尽量消除双方的认知差异,主动建立患者及其家人与医院医生之间的信任。只有经过充分的沟通,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和治疗的依从性才能提高,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
另外,医生也需要被病人所理解,这就需要双方有足够的交流时间。医生服务患者的方式之一就是与患者交流,患者也需要有较充足的时间向医生告知身体情况。因此,做好医患之间的交流很重要。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医患沟通效果不佳的现实也让技术人员开发了一些项目。据我了解,有一款叫作“温暖医生”的APP,他们的创始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通过互联网视频的方式搭建起患者与医生沟通的桥梁。
本文作者/尹学兵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