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属于“隐私”。
发烧、咳嗽、全身乏力……病了。
当下最大可能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此病亦有代词:阳(羊)了,中招了。
抗原,核酸,可以证明。
以前,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语常常是:“还好吗?”
当下,“还好吗?”这句问候语有了它的N种潜台词:
你中招了吗?
你阳过了吗?
家里人阳了吗?
单位同事阳了很多人吧?
毕竟染疾是人家的隐私,尤其处在上海这样的文化背景里,隐私是需要保护的。
问候的对方愿不愿意告诉你,那就完全看交情了。
当然也有特别友善但交情不是很深的人主动地告诉你:
我阳着呢!离我远点——清美超市里的售货员T。
讲真,我感激他的坦诚。
也有无法远离患者的医生护士,他们虽然阳着,只要不是高烧,还要坚守岗位,用他们的值守护卫更多的“羊们”。
讲真,我敬佩他们的奉献。
我认识的一位呼吸内科专家,在一家三乙医院工作。自己发着烧,还说庆幸挤进第一波感染中,等阳康后可以重返岗位救治后续可能出现的中招重症患者。
没等他完全阳康,他就去上班,“没人啦。”他回答我的劝说。上海电视台《新闻坊》多次报道了他所在医院的抗疫新闻,我试图在不多的镜头里寻觅好友的影子……
他顾不上自己,一直在工作中忙着,这位呼吸内科的专家在阳后十多天又成了“肺炎患者”。
变成“肺炎患者”的还有一位我认识的护士长,她就职于沪上的一家三甲医院。
她阳了,高烧、嗓子干疼说不出话。她所在的科室阳了100% ,有6人请病假,她咬牙自己顶班,然后她转变成“肺炎患者”,靠着中西医治疗维持着体能,喝着药,上着班。
因为生病属于隐私,所以摘录近期朋友圈中的留言就隐去尊名大姓。
讲真,我非常感动。
一位老年病科主治医师:
39.2了,再坚持一天。兄弟姐妹们顶住呀!
一位博士研究生:
护士老师高烧39.5还坚守在一线,很多同事身体尚未痊愈就返岗,在岗的同事也要同时承担好几个人的工作,请互相理解,宽容对待。
一位外科主治医师:
今天安排了三台刀,找不到停手术原因咋办,没事,医生都阳了发烧了就可以不用开刀了。我们组终于只剩我一个能开刀的了,然而一个人也没法开,那就休息吧,择日再战,上班开刀一直开到阳为止。
一位内分泌代谢科医生:
我体内的病毒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疯狂复制,但我却无能为力。昨天一天我就开掉三张死亡单,据说殡仪馆都超负荷运转,这年头健康地活着比啥都强。
一位医院行政人员:
我在床上躺了两天,高烧不退+全身疼,昨天半夜大量出汗,总算是退烧了,不然我感觉自己要熟了。
一位眼科专家:
昨天的高烧退了一些,今天下午出来,去了一趟盒马,观察了一下行人,阳过和没阳过的很容易区分,有的直接就不戴口罩了,有的声音嘶哑,偶尔咳嗽,像我这样,穿得厚厚的,走路有气无力的,偶尔头皮被针刺一下皱一下眉的,也是在康复中的一类人。
一位消化内科专家:
又出夜班,作为科里少数没被淘汰的选手,这周值班有点多,马路上冷冷清清,气温也特别低,回家先杀毒,这个温度病毒应该扛不住的。
一位心内科专家:
清早收到老病友“毛骨悚然”的问候。白天连着看诊几个小阳人,都是有心脏这里那里的不适,除了个别大部分是虚惊一场。但可以想象一次病毒感染对老年人危害有多大……
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对老年人危害有多大?我不说,你懂的。
讲真,我领教了。
近期,我的部队老领导、媒体资深老师以及我的邻居老奶奶、邻居的老伴、邻居的老父亲一个一个都去了天国。他们的离去和他们原有的基础疾病、高龄有关,但是与“新冠”脱不了干系。
一位媒体朋友在朋友圈中的留言:
最后,还是医生护士用发烫的肩膀扛下所有……
《世界医疗网》老总留言:
在这个特殊且压力山大的日子,请你理解医生,真的“太难了!”
一位妇产科专家:
最后的黑夜就要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传染科医生发的消息。
讲真,希望这是真话。
疫情感染高峰差不多过去了,我所有阳过的的亲朋好友及肝病患者朋友们都基本上康复了,起码在我本人接触和咨询过的范围之内至今没听闻任何噩耗。
大家应该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了。现在的网络各种传言层出不穷,各类真假专家豪言骤起,不少患者还在被所谓新变异株,二次感染,心肌炎,白肺等等一类新闻扰得汲汲不安。
作为一位资深的传染病医生,我劝大家对这类新闻最好是置之不理不要阅读不要影响心情。
从历史上看,传染病迅速二次流行的事情从未发生过,自然群体免疫这道防护墙相当牢固可靠。个别重症从来就有,凡事没有绝对,勇敢地在地球上生活,这个星球异常美丽。
生态平衡,自然进化,物竞天择,进化论是永恒的真理。
莫再说清零,万物有灵,共生共存。
本文作者/顾海鹰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