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7医院)陈虎教授昨天(7月24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
据了解陈虎教授专攻白血病、再障等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的免疫治疗,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所长、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教授获中央军委主席签署通令记个人一等功。感谢陈虎教授为我国医学做出的贡献,国之栋梁陈虎教授一路走好!
“心梗”真的防不胜防,许多成功人士、演艺界的名人的英年早逝皆由于“心梗”。为何平时没有心脏病史、身体无任何异常症状,却会突发“心梗”?
许多疾病本就是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发生的,据悉男性“心梗”发生的平均年龄大约60岁。然而,有10%发生在四十多岁或者更年轻的人身上。“心梗”并非“老年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减少,心血管疾病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心梗”。
“心梗”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此病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也要积极预防严肃对待,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想要预防这种心血管疾病,首先我们要了解它,为此小编整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心梗”?
“心梗”就是冠心病“心梗”的简称,研究显示,大部分的心梗是由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压力大、体力劳动少、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腹型肥胖、过度饮酒、受膳食结构变化、环境污染侵害等危险因素诱发,而这些因素是在日积月累之后突然爆发的。
哪些症状需警惕?
最典型的症状是持续胸痛伴大汗,有可能会出现胸闷、放射痛(包括左上肢和肩部)、恶心、呕吐、气短、乏力、心慌、烦躁、后背痛、黑朦、晕厥、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有人有这种感觉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前往,而是应该叫救护车去。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心梗”?
老年人、工作压力大的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已患有基础心脏病的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来说,日常保养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这些人群要预防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学会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其次要合理安排饮食,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肉类的摄入量。
然后学会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适量饮酒,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劳累,提高睡眠质量,精神放松,愉快生活。做到定期自检或赴医院随访,日常起居和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患者及家人也应提高“心梗”急救常识,如遇突发情况,保持冷静,按流程处置,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也为医护人员到场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一旦出现血管阻塞,大约30分钟心肌就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心肌将完全坏死。发病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救治的几率就越大,掌握科学的急救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1、身边常备小药盒:许多患者发病时身旁无人,无法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此时若是身边常备一个小药盒备上消心痛、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可能减轻症状,为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2、拨打120: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救治。
3、就地平卧: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患者生命。
4、镇静:如有家用常备药箱,立即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并注意安抚患者情绪。
5、吸氧:现场保持通风,如有条件应立即吸氧。
6、人工呼吸: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文章整合:九九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