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护理质量促进联盟
背景:随着静脉治疗输液工具、药物使用和配置、辅助装置等的不断革新,静脉治疗已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成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静脉治疗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技术及护理安全隐患[1]。传统的静脉治疗质控方法采用手工检查、手工汇总和数据分析,耗时耗力、容易出错,不利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同时传统质控方法标准模糊,质控结果受质控者主观判断影响较大,不利于临床护士通过质控掌握标准、规范静脉治疗相关操作。
分享:本期分享的是厦门大学中山医院的静疗质控改善案例。该院护理部自2018年起,依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等静脉治疗相关行业标准,构建《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并持续在临床质控中实践。案例收获的成效指标向我们展示了改善静疗工作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静疗关键过程质控的效率和提升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值得借鉴。
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分享信息化质控模式的同时,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如何引入智能化质控手段?若以此案例为起点,是否可以建议通过医院后台数据匹配,将一部分设计为现场质控人员的核查条目比如选择工具是否匹配条目,判断该不该用精密输液器/避光输液器等的条目,匹配医嘱数据来进行提取,从而免去质控人员现场判断的局限、人力的耗费和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干扰。
一、静脉治疗质控模式的建立及实践
1.建立静脉治疗精准质控专科团队
成员:质控专科团队从静疗小组中产生,由护理部参与组建,成员包括护理管理专家3名、静疗小组组长及副组长6名、静疗小组骨干15名。
职责:护理质控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一级人员为静疗小组骨干组员,负责床旁质控;二级人员为静疗组长及副组长,负责质控标准解读和质控条目制定、对参与床旁质控的静疗小组骨干组员统一培训并考核,确保质控标准的一致性,以及质控结果二次核查;三级人员为护理部护理管理专家,负责质控协调和指导,以及对质控结果的反馈。
2.精细化、标准化质控标准的制定
在护理部指导下,由6名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从事静疗专科工作7年以上的静疗小组组长及副组长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3]、福建省质控中心编写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4]的要求制定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标准,要求条目分类清晰,无交叉重复项目;语言简明扼要,无模糊歧义项目;质控标准易懂易执行[5]。初步制定的质控条目经过对省内2名资深静疗专家深度访谈后,将部分条目进行增加、删除、合并,并在厦门大学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儿科这两个静脉治疗工作量庞大的科室进行试检查,再对质控条目不断修订后,最终确定的质控标准主要包括4个一级质控项目:输液工具选择(内含11个末级质控条目)、维护固定及并发症(内含6个二级质控条目、53个末级质控条目)、临床护士静疗相关知识考核(包括50个末级质控条目)、患者健康宣教(包括25个末级质控条目)、临床护士留置针穿刺和冲封管技术(每项操作均含有20个末级质控条目)。每个末级质控条目以“是”或“否”的形式呈现。将质控条目和评分标准导入IPAD系统。
图1 输液工具安全质控
图2 静脉治疗导管维护固定及并发症质控
3.质控标准培训
由静疗小组组长及副组长负责以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工作坊的形式对全院36个科室的静疗小组成员进行质控标准解读和统一培训并考核,保证静疗小组成员对标准和操作的掌握率为100%,同时,静疗小组成员负责对各自科室的临床护士进行培训考核,达到人人掌握标准的目的。
4.床旁质控
质控成员按照护理部下发的不定期的质控任务手持IPAD进入各个科室进行床旁质控,每2个月1次,6次/年,科室患者数小于35例时抽查5例/科,大于35例时抽查7例/科。其中输液工具选择、维护固定及并发症按系统随机产生的床号进行抽查,若该床号无患者或无留置静脉导管的情况则抽查的床号数自动顺延,质控采用现场核查录入质控问题加拍照存档的形式,并及时对质控结果进行保存,床旁质控结束后,由静疗副组长对照质控结果和照片进行二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提交;临床护士静疗相关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护士静疗相关操作由系统根据当天在岗护士进行随机抽取2名护士现场考核。
5.信息化处理质控数据
质控副组长确认质控结果无误、对质控结果进行提交后,系统自动对质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生成各类报表等,同时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备份及数据恢复,避免数据丢失。
6.质控反馈
系统根据各指标属性自动生成饼图、柱状图、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图标并同步上传至系统,护理部根据图表呈现的问题,下发至各科室整改,进入持续质量改进阶段。
二、取得成效
1.精准质控模式实施前后质控检查各环节耗时比较 见表1。
2.精准质控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知识掌握达标率、操作规范执行率比较 见表2。
3.精准质控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患者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三、推广价值
1.实施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可提高质控人员工作效率
实施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可提高护理质控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质控采取现场核查加拍照存档后再由质控副组长进行二次核对的形式,也避免了传统纸质版质控由于字迹欠清晰和质控结果无法追溯等情况导致的结果偏差。
2.实施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可提高护士静脉治疗专科理论知识及静脉治疗相关操作规范性
根据行业标准制定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标准,促进了全院静脉治疗的同质化管理;护理质控人员通过对标准的精准化解读和对临床护士的培训,提高对质控标准的认识,达到质控标准人人知晓,再通过质控,促使临床护士掌握《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4]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3.实施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可以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精准质控模式能提高临床护士静疗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性,临床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其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可降低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达到终末质量控制和过程质量控制的统一,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红,王蕾,关欣,等.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2-12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2013.
[3]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J].J Infus Nurs,2016,39(Suppl 1 ):S39-95.
[4]福建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5]肖爽,肖明朝,赵庆华,等.大型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5):67-71.
本文供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